第05版:济经业产

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须提升抗风险韧性

□ 本报记者 王晓涛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坚持合法合规经营,才能“走得好、走得远”;“走出去”的企业亟须提升抗风险韧性,要持续提高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和化解水平。近日,在2023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期间举办的“全球投资服务论坛暨境外安全风险防控论坛”上,嘉宾们达成了以上共识。

2023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由江泰国际合作联盟、江泰全球救援联盟主办,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支持。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风险版图》《2023中国企业走出去供应链安全全球风险版图》和《关于中国企业开展高水平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的倡议》等。这已是主办方连续第9年发布全球风险版图,风险防范化解倡议则是首次发布。

投资发力坚持三个方向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谨慎而坚持,要识别相关风险,化解并转移风险。”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江泰全球救援联盟主席沈开涛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投资方向上要遵循“三个坚持”:要坚持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投资;要坚持在引领市场发展的优势领域投资;要坚持在有助于产业升级的特色园区投资。

坚持在“一带一路”主战场开展投资。沈开涛认为,就是要首选“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企业“走出去”要规避风险,依靠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用好国家的对外投资红利,最大限度降低海外风险的不确定性,最大程度实现对外投资的合作共赢。

坚持在引领市场发展的优势领域投资。沈开涛表示,新冠疫情后,中国企业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不仅提高价值链上的竞争优势,也增强了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分散风险的能力。

坚持在有助于产业升级的特色园区投资。境外合作园区正在成为中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承接平台。“多数中小企业选择海外园区投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沈开涛说。

据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优投网”,目前已帮助20多家中企入驻境外合作园区。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研究员田园认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企业有必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建立汇率风险管理,需要从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识别与分析、制定匹配能力的套保策略等三方面入手。

据了解,2022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支持银行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汇率避险需求;同年5月,又会同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明确用好外经贸发展相关资金,提供汇率避险公共服务。

田园表示,政府部门将持续完善外汇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第一,外汇市场的服务产品和服务体系要不断完善;第二,要加大汇率风险管理的政策宣传;第三,要强化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建立全面的合规体系

有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走出去”的企业更要合规经营,特别是要建立起全面的、符合所在地国家法律规章的合规体系。来自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律师王娜表示,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对于外商投资的管理政策差异较大,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不仅需要满足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也需遵守投资所在地的法律规章和国际惯例。

她提醒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重点关注投资目标国的政策监管、知识产权、数据安全、劳动用工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对于“走出去”企业如何重视应对合规风险,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重视合规治理体系建设;二是重视合同谈判与履行;三是要有专业团队保驾护航,企业“走出去”才能行稳致远。

王娜认为,企业要重视法务合规部门的建立,着眼于长远发展,按当地法律法规办事,行使合法权益,履行应尽义务,才能“走得好、走得远”。

搭建境外风险防范立体屏障

沈开涛谈到,当前在逆全球化思潮下,“走出去”的安全风险更加复杂。构建防风险屏障,提升抗风险韧性,“走出去”的企业需要持续提高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和化解水平。

在本次会议上,主办单位首次发布了《关于中国企业开展高水平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的倡议》,全力帮助中国“走出去”企业审慎应对变局、妥善化解危局、主动拥抱新局。倡议内容包括以下五点:

一是认清境外安全风险挑战的长期化和严峻性,注重对苗头性、趋势性风险的及时研判、预警和处置。

二是注重境外风险防控措施的体系化和适用性,建立健全“事前预防、事中防控、事后处理”的境外安全风险全流程管理体系和闭环运行机制建设。

三是强化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实战化和协同性,加强与当地政府、中国驻外使馆、社区或部族、利益相关方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外部资源的联动合作。

四是落实境外安全风险保障的专业化和匹配性,搭建好境外安全风险防范的立体屏障,切实维护境外人员和资产的安全。

五是促进境外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稳健化,提升ESG管理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本地治理,信守合同,维护劳动者权利,保障供应商权益。

2023-06-1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8670.htm 1 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须提升抗风险韧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