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 勉
□ 聂金秀 鲁利韦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积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坚持以“阳光采购”为核心,依托“互联网+政府采购”等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平台建设发展,以“六个率先”打造“六型采购”,即率先重构市区一体化采购平台,推行“数字采购”;率先开展行政裁决示范工作,推行“公平采购”;率先发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推行“阳光采购”;率先实行“承诺+信用管理”,推行“诚信采购”;率先探索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推行“无感采购”;率先开展政府采购订单融资,推行“无忧采购”,形成集制度化、平台化、智慧化、透明化、精准化等诸多优势为一体的政府采购“深圳经验”,在近日举办的全国财政国库工作会议上受到广泛好评。
重构一体化平台
数据“跑腿”企业“省心”
近两年,深圳市财政局运用“云计算+微服务”技术架构,重新构建上线了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多维度服务政采各方参与者,确保政府采购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全流程数字化交易、便捷化服务和智能化闭环监管。
该平台采用大数据、区块链、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建设了12个子系统、五大信息库,涵盖从发布采购公告到查询支付款项全过程,打通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数据,自动获取商事主体信息、综合财税信息,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岛,用户减少反复录入信息,打造“一门式、一网式”的业务办理体验。
在项目采购中,深圳市通过预留份额、评审加分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竞争,系统设置政策提醒功能,有效促进政策落实。该平台还在网上商城搭建行业创新馆、应急物资馆等特色场馆,给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赋予中小企业标识,对节能环保产品赋予绿色产品标识,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乡村振兴等政策功能,“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省心力”。
机制改革创新
公平采购“阳光”前行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政府采购行政裁决示范点建设的地区之一,深圳市行政裁决质效大幅提升,被复议率和被诉讼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实现复议“零撤销”、诉讼“零败诉”。
深圳还率先发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系统功能,大力推行“阳光采购”,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有效促进政企双方供需对接,打造企业参与城市发展的“政企直通车”。
深圳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改革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信息发布智能化、发布格式标准化、信息获取便捷化,促进了‘诚信采购’的大力推行。”
移动终端在线操作
实现“一把钥匙开所有门”
深圳市财政局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府采购业务领域“一照通办”“免注册”和“零费用”。在帮助供应商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交易体验,招标文件发布与下载、投标响应、开标评标等环节,均可通过移动终端在线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采购规范化、透明化、便利化程度,实现了“一把钥匙开所有门”。
深圳市还全面推进政府采购订单融资2.0改革,实现了申请“免”注册,融资“秒”审批,机构“速”放款。将融资申请环节嵌入政府采购交易流程,中标(成交)供应商在政府采购交易平台即可一键登录,直接关联供应商的注册信息和采购项目信息;金融机构通过线上融资数字化审贷模型,在线实时审核,并根据供应商信用状况、曾参与政采活动的情况以及订单项目的情况等,即刻审核反馈可放贷规模、贷款利率等信息,专人全程跟踪服务;提交已备案政府采购合同后,金融机构最快当天可放款。
据介绍,深圳市财政局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定期开展融资政策宣讲会,设立“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消除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顾虑,打通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微循环”堵点,全市政府采购订单融资规模呈较快增长态势。截至目前,全市政府采购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90%的贷款企业为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