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2023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数字化赋能、精益管理主题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秘书长谢极出席,专职副会长朱玉主持。
朱玉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营造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千帆竞发、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万马奔腾的融通发展格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通过数字化实现精益管理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知非在致辞中表示,精益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是推动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和动力源泉,通过数字化实现精益管理,进而驱动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大会设置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主题论坛,正当其时、正应其势,对增强沈阳制造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认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多个部委和相关单位在数字经济方面加快布局,超过半数的地方省市在数字经济方面出台了专项规划。数字化也为中小企业保生存、提效率、促生产提供了新路径,通过价值创新升级产品和服务。
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联想中国区副总裁刘克金介绍,联想集团历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化转型经验,逐步推进贯穿研发、供应链、营销、销售、服务、价值链的模式创新,并搭建了公司级的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实融合深刻演进。联想秉持科技赋能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使命,以数字服务为纽带,助力中小企业加速迈向“专精特新”。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任志刚表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数智化。用友为中大型、中型、中小型及小微企业设计匹配了完整的应用平台和解决方案,全面助力中小微企业的数智化升级,并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对接大型企业与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用友集团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建数智化专业委员会,以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工作重点,聚焦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打造中小企业数智化服务资源知识库和生态链,发布中小企业数智化发展报告成果。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潇潇说,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对企业业务、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重塑的系统级工程,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和业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将战略规划、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升级,通过软件落地。实现信息化的同时,不断对数据资源进行积累分析,最终为企业战略服务,才能真正达到数字化转型的目的。
金蝶中国工业互联网方案总监计晓军讲解说,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建立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新能力。金蝶将帮助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转型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开发“PLM+ERP+MES”一体融合、云化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从提升服务能力、精细管控成本、加速研发能力、快速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生产和优化质量管控等方面服务广大中小企业。
北京成长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邰慧认为,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要想实现精益管理,首先要有文化建设支撑,必须实现组织、人员、标准、机制、行动的闭环,并辅以数字化支撑。中小企业也要以此为目标,推进企业快速成长,不断提升能力。
数字化转型需要数据合规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竹君表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经营观念的转变,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从“业务经营”向“用户经营”转变。此外,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合规管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数字化手段是促进企业实现合规管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同时,数字化转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实现合规管理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洪祖运表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影响企业的方方面面。没有数据合规就没有数字化转型。数据合规建设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和对应的合规规范,并随着数据利用的高效化、充分化,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专注于对企业合规以及相关法律政策进行理论和实务研究解读,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快速高效地完成数字化转型。
朱玉对参与高峰论坛的来宾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说,此次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跨界协同重构、企业生态塑造、精益管理驱动、行业结构优化的平台,通过深入交流、深度对话、深刻思考,解读国家前沿政策措施,分享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展示前沿技术,推荐优秀案例,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全面质量管理,聚焦服务能力提升,聚焦企业合规管理,聚焦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朱玉表示,在“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一定会实现:以技术为基础,打造有速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以数据为要素,打造有精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以业务为牵引,打造有黏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以人才为动力,打造有密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以融合为目标,打造有浓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以安全为底线,打造有尺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以制度为保障,打造有深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有温度的数字化赋能和精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