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谋项目激活力兴产业 全南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

江西全南县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竞争实施、利益联结、考核激励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赢”

□ 李黄安 李兆伟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抓手,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竞争实施、利益联结、考核激励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有效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赢”局面。

项目竞争:谁的项目好就让谁上

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蔬菜基地一片繁忙,工人们正把新采摘的蔬菜装车发往大湾区市场。“自然之星雅溪蔬菜基地能发展得这么好,得益于全南县建立了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竞争实施机制,让好的项目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龙源坝镇党委书记程培烽说。

为推动蔬菜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南县引进专业经营有机食品的自然之星公司发展有机蔬菜种植。龙源坝镇看好这一项目的发展前景,通过竞争性评审,申报实施了投资200多万元的蔬菜基地配套田头冷库项目,建成后租赁给自然之星公司使用,村集体每年可以获得10多万元的固定收益,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一次性投入,加快形成产业规模。

为充分调动基层谋划产业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南县把适度竞争有效引入产业项目管理,县级层面成立产业项目评审小组,对各地申报实施的产业项目进行评审评议,做到“成熟一个实施一个”“谁的项目好就让谁上”。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自然之星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展到5000多亩,分布在7个乡镇,带动当地100多人稳定就业。

收益联村带农:让更多群众稳定增收

金龙镇水口村村民陈定荣是第一批进入自然之星水口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她说:“在蔬菜基地干活离家近,每个月3000多元工资,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如何让产业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全南县建立产业项目“负面清单”,对联农带农功能差、“造盆景”搞形式主义的产业项目“亮红牌”。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联村带农模式,通过资产入股、基地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让每个项目都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一定比例的农户稳定产业。

2021年以来,全南县投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1.06亿元,推动高山蔬菜、供港生猪、林下中药材、家禽水产养殖等“4+N”特色产业提质扩面增效,辐射带动1.8万户农户稳定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40.32万元,同比增长48.62%。

完善激励机制:坚持以发展绩效论英雄

“今年我们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提高了不少,村干部主动谋划项目、发展集体经济的干劲更足了。”金龙镇木金村党支部书记黄房清说。

为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全南县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创评,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硬指标,设立“百万明星奖”“最佳进步奖”,根据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年度增收情况对村集体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进行奖励。探索建立了村干部工资报酬稳定增长机制,从提高基础待遇标准、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发力,全南县村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为建好项目、管好资产,全南县创新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对每个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将项目建设进展速度、带贫目标实现程度及资产后续管理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2023-04-10 江西全南县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竞争实施、利益联结、考核激励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赢”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6968.htm 1 谋项目激活力兴产业 全南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