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近期,围绕今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的筹备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了两场会议,一场是与各联合主办单位(中宣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研究活动方案的工作推进会;另一场是听取有关部门和支撑单位相关工作负责同志介绍承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分论坛工作推进情况的工作对接会。
根据公开披露的会议信息,今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的联合主办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及资源优势,合力打造一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高水平品牌盛会;承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分论坛的有关部门和支撑单位将努力把本届论坛办成务实高效、影响深远、成果丰硕的一流盛会。
再加上今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同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结合《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高起点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令各界对今年乃至接下来每一年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充满期待。
中国品牌日的起源
自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被确定为中国品牌日,这是一个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组织实施的节日。
论“中国品牌日”的起源,要把时间拉回至2014年。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提出“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
2016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首次正式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
2018年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中国品牌日标识——由篆书“品”字为核心的三足圆鼎形中国印。
从2018年开始,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为永久主题,同步举办中国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2019年起,在“一展一会”的基础上,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品牌日设立以来,全社会品牌发展意识逐渐增强,品牌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品牌发展环境日臻完善,品牌发展行动更加坚定,中国品牌正在逐步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
政策文件高频提及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的计划报告中,“品牌”一词出现了6次。相关表述有:“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高水平办好2023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国潮品牌消费繁荣发展”“不断扩大‘丝路海运’等品牌影响力”。
有鉴于中国品牌日设立于2017年,本报记者梳理了从2018年到2023年的计划报告。如果将近三年计划报告里涉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的表述放在一起看,不难发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2021年,“办好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2022年,“继续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高质量举办好中国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2023年,“高水平办好2023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国潮品牌消费繁荣发展”。
事实上,在近期印发的重磅政策文件中,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被多次提及——
去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两次提到“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依托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等重要活动,营造品牌消费良好氛围”“深入开展中国品牌日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品牌、享受品牌的良好氛围”。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宣传推介国货精品,增强全社会品牌发展意识,在市场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中培育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今年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也出现了“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的表述。在第5个专栏“中国品牌建设工程”中进一步提到,“定期举办中国品牌博览会”“举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鼓励地方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
国潮品牌首次写入
今年的计划报告提到,“推动国潮品牌消费繁荣发展”。这也是“国潮品牌”首次写入计划报告。
2018年被普遍认为是“国潮元年”。如何定义“国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国潮=中国货+时尚潮”。
“‘国潮’就是本土的文化自信。”在品牌专家李光斗看来,品牌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国品牌通过开放式创新不断提升信心,通过更加优质的品质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国货”到“国潮”,记者脑海中闪现了很多画面:李宁服装登上了纽约时装周,大白兔和Coach(蔻驰)联名推出手袋等产品,回力鞋在海外走红售价翻了四倍,花西子、花知晓等国货美妆品牌入驻日本美妆集合店……
有评论人士指出,国潮是一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元素的全新表达。“国”意味着东方审美趣味的注入,“潮”则传递着产品和品牌的个性和态度。
与新生品牌相比,老字号对国风元素的驾驭更加得心应手。近几年,不少老字号通过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营造消费新场景,开启“国潮之路”,也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认可。更是有越来越多老字号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国品牌故事,展示文化自信。
今年计划报告也提到“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与去年3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一脉相承。
有人说,是国潮热带来了老字号的复兴。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老字号研究组”牵头人沈晔研究员说,“老字号在诞生之初就是领风气之先的国潮,甚至可以说,国潮就是老字号创造的,老字号从来没有离开过国潮,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创新。”
国潮正当时。往长远看,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新生品牌和老字号如何展现国潮国货魅力,令人神驰;往近处看,今年国潮品牌消费将会呈现哪些新亮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