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野

绘好乡村振兴图 筑梦共富先行区

— 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纪实

金井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湘丰片区鸟瞰图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邓小刚(前排左二)在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前排左一)的陪同下调研金井镇金龙村花园片区组织阵地。

金井镇美丽茶园

□ 王晓辉 孙应德 曾立祥

金井镇因井得名,被称为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北大门,与平江县、浏阳市接壤,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该镇十里湖面、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远近闻名,素有“小长沙”“世外长沙 绿茶天堂”之美称,先后获得全国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湖南省农业特色小镇(长沙县金井绿茶小镇)等荣誉。

人勤春来早,拼出“开门红”,誓争“全年旺”。新春第一天开工以来,金井镇1040家企业、169家农业合作社忙生产、赶订单,掀起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持续发扬“拼”和“抢”的精神,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大力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招商活动,加速引进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高质量项目和优质企业。

党旗红,事业兴。全镇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抓生产的良好态势离不开党建的引领。金井镇通过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不断筑牢党建根基、锻造产业引擎、激发人才动能,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优党建:激活“神经末梢”,“最小单位”激发最大效能

党建在基层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向心力。金井镇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党建工作沉下去、发展动能提上来。

党的精神春风化雨,进千家入万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长沙县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县中彰显‘金井担当’。”金井镇党委书记章李如是表示。

金井镇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金井味”“文艺味”“新时代味”,广泛开展读书会、知识竞赛、文化表演、“板凳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宣讲,把党的二十大“好声音”送到百姓心坎上。

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金井镇积极融入“强省会”战略,贯彻长沙县委关于“三农”工作的“123456”发展思路,锚定“建设全国茶乡名镇,打造农旅融合重镇,争当乡村振兴标杆”的目标定位,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建提振工作质效,举措实反响好。

金井镇深入开展“党建聚合力”工程,持续做好“党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党建+基层治理”等文章,赋能发展、赋能治理、赋能服务。

探索设立“初心回归”动态学员库,建立党委书记重点工作每周专题调度机制,科学设置“季度+年度”评优评先方案,将干部在一线的“活情况”掌握在平常、记录进台账,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党建创新有力提振了党员干部精气神,激发了奋勇争先的热忱,2022年,金井镇8项排名制工作共获20次“第一”,在全县强省会勇担当推进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在金井镇湘丰村,村党总支书记把“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创新“一街带五园”发展模式,即脱甲茶街带茶园、虎园、花园、果园、菜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亮身份作表率。

金井镇11位党政班子成员牵头联系6位领军人才、5位县级以上劳模,组建党员“服务队”,当好“店小二”,为企业除烦忧;建成科技特派员示范站,引入15名农科专家,累计带动32名“新乡贤”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金井镇金龙村定期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五好示范家庭、五星级农户等评选表彰活动,金井社区黄海明被评为“湖南好人”,形成“一个好人带出一批好人,一批好人引领文明风尚”的良好局面,连续12年蝉联全国文明村。

党建聚合力,金井勇当先。今天的金井镇,正全力锻造担当铁军,在各项工作中彰显先锋本色。

强产业:突出龙头带动,规模和品牌量质齐升

“作为一个小镇,我们有3万亩综合产值达16亿元的茶叶特色产业,有年产值4亿元的智能制造基地,有每年百万游客的接待量,有星城长沙‘后花园’的区位优势,正踔厉奋发走出一条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化强农强镇之路,以金井产业之强助力省会之强。”金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威对金井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标“供给保障强”,打牢农业基础。金井镇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杜绝抛荒和耕地非粮化。2022年,完成粮食生产12.92万亩,产量5.9万吨,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97%以上;蔬菜播种面积4.84万亩,产量12.89万吨;禽畜、水产等重点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年完成生猪出栏6万头,超额完成任务,是长沙重要的农产品供给保障地。

对标“科技装备强”,突出科技兴农。金井镇稳步推进堤坝达标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农水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发展“院士农业”,完成金井名优茶技术升级项目及湘丰出口茶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湖南长沙茶叶科技小院,不断提高茶产业附加值。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创新团队天府工作室,强化与国际权威猕猴桃专家王中炎博士合作,打造“罗代黑猪”优良猪种开发利用新样板,树立猕猴桃品种培优新标杆。2022年,新增现代农业领军人才2人、乡村工匠5人、新型职业农民51人。

对标“经营体系强”,加快农业现代化。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2家,创建千亩双季稻高产优质连片种植新技术推广示范片1个、200亩示范点3个,全镇3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种粮大户稳定在130户。发展社会化服务,14个村均成立劳务公司,承接村级小型工程,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物业保洁、电商物流等服务,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00万元。

对标“产业韧性强”,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以工补农”,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抗市场波动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金井茶业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茶园近10万亩,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公司又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5000平方米现代化包装车间、保鲜库、全自动拼配包装生产线,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湖南天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营大围子猪系列产品,业务涵盖品种选育及繁育推广、商品猪、屠宰、冷链物流、销售等,可存栏生猪2万头,年出栏生猪4万头。

对标“竞争能力强”,实施品牌强农。金井镇有规模企业16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有机认证农产品企业13家,拥有“湘丰茶”“金井茶”“金龙铸造”3个中国驰名商标、“罗代黑猪”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成湖南省最大虎类饲养繁殖基地三珍虎园。湘丰茶业集团跻身中国茶业百强企业第4位、民营第1位,拥有茶叶基地27.5万亩(县内5.5万亩)。金龙智造是湖南省上市后备企业,产品覆盖市政、水务、通信、电力、燃气等多个领域,服务全球175个大中城市。立诚机械、金威电器等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优质零部件产业基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金井镇,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几大支柱产业多点开花,名优品牌享誉全国,乡村振兴动能十足。

美乡村:优化基层治理,镇美与人和相得益彰

最近,金井镇一位79岁的老人火了,他2009年开始把自家三室一厅的平房腾了两间出来,办起了“农家书屋”,就为了让村民们多读书、爱读书;69岁那年,成功考到驾照,开着车给村民们送书。他就是被称为金井“最美志愿者”的普通退休教师寻民强。像寻民强这样的人,在金井镇有很多:坚持修理店36年不涨价,“对残疾人不要钱、对生活贫困的人不要钱、对小修小补不要钱”的“湖南好人”黄海明,还有“湖南好人”罗长生、“长沙好人”陈辉英等。

近年来,金井镇坚持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促进,形成了“镇美人和”的良好态势。

建设与保护并重,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整洁美丽、生机盎然是金井镇的“颜值”。依托“一湖一河一山一片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实施“片区联通大环线,节点串联小环线”的交通升级工程,打通以茶园观光区、产业人口集聚区、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区为主体的内部小循环。立足生态人文资源、产业特色等基础,因地制宜推进湘丰片区等美丽宜居村庄集群建设,以点带面实现镇村全域美丽、全面宜居。

茶香袅袅、古韵悠悠是金井镇的“气质”。井溪片区井溪一脉、茶禅一味、河清一源、花海一色的“四个一”整体设计,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金井古井、古茶运码头、九溪古寺、金龙水坝、金井河风雨长廊、金福花道、党建平台、清廉广场、唐韵茗铺(文旅驿站)、井溪花海等10个农文旅融合项目的全速推进,让村庄变成一座座“盆景”、一片片“风光”,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教育与引导并重,村民讲村规更讲文明。

金井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组织各村积极修订村规民约,有针对性地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列入其中,共商共建美丽宜居村庄,让“文明花”在金井绽放。湘丰村、金龙村村规民约分别入选省、市级优秀村规民约。

2016年,金井镇一群广场舞成员组成了“金牌嫂子”的班底。如今,金井镇以“金牌嫂子”为主体,成立了由53名优秀志愿者组成的骨干志愿者团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超1万名,“金牌嫂子”已成为小镇的暖心名片、文明名片。文明劝导、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中,“金牌嫂子”志愿者的身影处处可见,众多农村大嫂转变为雷锋志愿者。

管理与服务并重,生活更舒心也更开心。

金井镇持续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健全“网格+帮代办”服务体系,受理服务事项及12345热线办结率、满意度均达100%;提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加快石壁湖公园设计建设,包含绿化景观、室外游乐区、亲水平台、环湖栈道、湖心喷泉、茶博馆等,“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将成为现实。

村子美了,村民腰包鼓了,精神文明需求随之而来。金井镇积极发展夜间经济、特色旅游、文娱休闲、民俗文化等,入选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金井绿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俗“滚灯车”“锣鼓亭子”入选长沙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金井正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康庄大道。

惠民生:推动普惠共享,探索打造共富先行区

春日温暖的阳光下,金井镇湘丰村三珍虎园游客如织。三珍虎园门口,卖臭豆腐、香干、麻辣鱼、红薯片的叫卖声此起彼伏,50多岁的李阿姨脸上乐开了花:“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两三千元哩,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随着村子愈发兴旺,许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民宿、餐饮、茶叶等生意火爆。

产业兴旺村民乐,共富理想照现实。金井大地上跳动着村强民富的强劲脉搏。

一项项政策背后,是共富先行的愿景。

进入新发展阶段,肩负新时代使命的金井如何加速破题实现共同富裕?金井镇积极探索“共富联合体”模式,落实“产业发展做强一批、村企联建带动一批、美丽村庄开发一批、资产资源盘活一批、生产服务转化一批”的“五个一批”施工图,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金井镇坚持党建联建、强企带弱村等村企共建发展模式,鼓励引导镇内11家规上企业与14个村(社区)开展深度合作,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以强带弱,引导优势村与薄弱村抱团发展,湘丰村与龙华山村等共同运营茶园—虎园景区滑道项目、金龙村与石井村等共同运营天文台项目;坚持人才驱动,引导30余名“两代表一委员”、社会贤达回乡创业兴业。

一幅幅风景背后,是共富先行的实景。

春日暖阳高照,湘丰茶业湘丰村茶园里的满山茶叶开始长出嫩嫩的绿芽,近百名工人在忙碌着。“我们公司在湘丰村有良种生态茶园4505亩,茶产业从业户数1186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52.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湘丰茶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金井茶业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社的,按每年每亩100~500元获得租金收入,加上社员和家属到公司务工、年底合作社分红返利等收入,平均每亩地增收达3000元。

长沙沃园生态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特色红薯等旱杂粮种植及其精深加工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特色甘薯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该公司在金井镇双江社区建成一个以红薯文化为主题的沃园农场,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年经营收入1200万元,带动500多户农户种植香薯,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

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共富先行的实体。

“我们落实长沙县委办的微改革事项要求,想方设法破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千方百计促进村集体经济多种形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章李说。2022年,金井镇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250万元,村均超90万元,其中湘丰村突破200万元,金龙村突破150万元,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湖南省、长沙市典型案例。

仅茶叶产业就带来16亿元的年产值,农民人均收入达4.4万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43个,提质旅游线路4条,创建A级景区4个,建成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成功举办第八届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和长沙县第三届红薯文化旅游节,虎园元宵非遗展演活动六登央视……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金井镇正坚持将国家所需、政府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具化为一幅幅幸福美好的民生画卷,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愿景愈发靠近。

(本文配图由长沙县金井镇人民政府提供)

2023-03-24 — 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6714.htm 1 绘好乡村振兴图 筑梦共富先行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