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能源发展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擂鼓提速”

□ 张 亮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其中,具体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尤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所关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已提交多份相关建议提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高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越来越受到重视,着力推进解决结构性、根源性问题,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显然,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意义深远。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多条可发力路径,而“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则是其中一条涉及多个细分产业及公司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从源头上根本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具体落实。此番《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意味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2023年将提速。

业界普遍认为,所谓新型能源体系是以清洁能源为供给主体、以新型电力系统为重要依托、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前提、以绿色低碳转型为根本方向,为适应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新一代能源体系,旨在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引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用能的新期待。

仅从电力系统看,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总装机25.6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在12亿千瓦以上,占总装机比重47.3%,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为25%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电消费持续扩大,能效水平稳步提升,降碳减排效果明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再从广义的新型能源体系看,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快建设,目前业界的普遍共识是,需从两方面发力。

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面提升风能、太阳能供给能力,推动智能光伏在工业、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大力发展氢能、环保装备等产业,促进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另一方面,要强化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在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和油气管网、储备能力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煤基碳材料为主线,构建煤基新材料、新燃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

可以说,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双轮驱动,才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核心含义。

目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70%,仍然较高。核电有安全方面的要求,水电的量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有专家预计,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将主要是以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为主。整体而言,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预计将主要涉及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碳捕获等七个领域。

再结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将主要通过建设风光大基地(陆上风光大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和开发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两种途径,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进程中,相关上市公司势必将有更大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发挥潜力巨大,一定会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征程上再展风采。

2023-03-2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6598.htm 1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擂鼓提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