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近年来围绕企业用地难、项目审批难、资源要素保障难等“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推动工业项目用地审批时长压缩75%,跑出了政务服务“加速度”。日前,“广西‘三大硬招’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和“南宁市‘交地即交证’办理模式云升级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入选2022年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先进典型示范案例”。
为打通“堵点”、医治“痛点”、破除“难点”,广西自然资源厅深入调研、充分研判,于2019年8月出台《广西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方案》,并将柳州市确定为改革试点的首站。2021年广西自然资源厅扩大试点范围,在南宁、桂林、贵港、钦州、百色5个市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并创造性推出“放开审批流程”“管住项目建设”“服务投资项目”的“三大硬招”,重点破解工业项目“程序繁、监管难、落地慢”难题。
“三大硬招”的推出,使工业项目领域存在多年的顽疾“药到病除”。截至2022年底,广西累计出让“标准地”216宗,涉及土地面积1.63万亩,出让价款27.12亿元,实现了审批报建材料精简60%以上、审批时长压缩75%,促进了项目在最短时间内落地建设。
在项目用地不动产登记方面,广西各地进行了“交地即交证”探索,尤其以南宁市推进“交地即交证”办理模式云升级效果最明显。从2022年10月起,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升级“交地即交证”业务办理模式,依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推动拿地、领证“云上办”,实现了交地与不动产登记“双同步、零环节”。
(龚成钰 吴国东 黄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