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开好局起好步 深圳锚定高质量发展“跑起来”

□ 聂金秀 鲁义元

□ 本报记者 罗 勉

三月的深圳,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在前海,深圳机场三跑道建设如火如荼,加速推进;在光明科学城,20多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蓄积澎湃动能;在深圳各区,266个总投资约3295.3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正有序铺开。

开好局,起好步。深圳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鹏城大地活力澎湃,到处呈现出一派火热干事创业的景象。

良好产业链积蓄新动能

深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谋定全年经济“施工图”,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擂响奋进战鼓,市、区政府奔赴全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地铁、口岸人头攒动,客流不断攀升;工厂机器轰鸣,赶订单、忙出货;各大商圈暖意融融,消费旺盛;机场、港口,国际航班、货轮更加频密。

走进南山智园,这里高科技“小巨人”企业云集。“我们最初是在南山高新区几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搞研发,后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制造企业。”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近几年异军突起,特别是赶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红利,订单和收入大增,进入高速增长期。与众多深圳企业一样,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做强做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TCL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说,TCL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攀升,勇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TCL近5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80亿元,目前在新型显示及材料、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部分关键技术上取得一批领先成果,申请专利数超过10万件。

这些代表性企业,正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生动案例。截至目前,深圳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开枝散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打造“20+8”产业集群,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创新动能稳步增强。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增长3.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9%,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7.2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0%;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43家,总量2.3万家。

站在更高起点,加快迈向新征程。深圳正以更加宏伟远大的追求抓发展,拓宽视野、提升境界,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今年,深圳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

抓大项目夯实经济“压舱石”

走进深圳市宝安区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这里是一片火热建设景象。作为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的“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将规划建设148.6万平方米工业厂房,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空间。

目前,深圳各区已规划建设一大批优质“工业上楼”项目共72个,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

抓投资、抓项目、抓进度。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抓发展,形成比学赶超的竞逐态势。

注重高质高效高新,实施产业项目提速行动。深圳今年将建成投产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等项目,推动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达产满产;新开工建设5个以上百亿元级、10个以上30亿元级重大工业项目。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深圳瞄准重大现代产业项目,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今年,深圳计划安排247个现代产业类项目,主要聚焦“20+8”产业集群。

这些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压舱石”,成为深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动能的新引擎,将牵引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当前发展见成效、长远发展后劲足,推动经济在“稳”的基础上更加保持“进”的良好势头。

锻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深圳鹏城实验室,荣获科技界多项大奖。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金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15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落地;超过3100家各类创新载体,为经济注入原动力。

深圳一直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以特区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不低于30%的市级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2022年,深圳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22亿元,比上年增加49.13亿元,增长67.4%,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生产……深圳正在加快锻造全过程生态链。以无人机为例,这是深圳最具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2年,全国无人机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深圳约占全国的2/3,出口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在深圳,无人机产业已形成以大疆、道通、潜行等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链为依托、研究机构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以更高的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今年将推动重大创新平台产出更多引领性成果,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165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开展20个重大科技专项、300个科技攻关项目,高水平建设好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等创新中心。

2023-03-1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6470.htm 1 开好局起好步 深圳锚定高质量发展“跑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