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乘势跃升

川渝两地代表团联合建议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 宗 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次成为热议的关键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和四川代表团联合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关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吁请国家参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政策,加大力度指导支持川渝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议》提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照目标定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综合竞争力有待增强、产业协同竞争力不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

围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融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川渝两地代表联合提出打造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平急转换产业先行区、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卫生健康领域试验内容、加大国家统筹协调和资金支持力度等5个方面的具体建议,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指导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群刚建议,由国家层面在川渝地区布局建设成渝中线科创大走廊。

吴群刚表示,成渝地区中部以成都、重庆主城为起点,中间正好有成渝中线高铁、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3条铁路,以及成渝、成安渝、成资渝、成遂渝4条高速公路,还有若干条国道。如果以这些立体的交通网络为依托,布局建设成渝中线科创大走廊,将有机串联成渝中部地区14个市区,人口占到两地的42%,覆盖面积5.4万平方公里,创新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蓝庆华建议,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在成渝地区前瞻部署一批政府主导类重大平台和重大工程,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和国内头部企业重大生产力在成渝地区布局,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备份”基地。

此外,为提升川渝两地的科技创新能力,重庆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关于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议》,建议支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中心等创新资源优先在成渝地区布局。

在两会之外,具体的行动已经在部署。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突出双核联动、双圈互动,协同推进2023年度248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重点提及了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而重庆的“新春第一会”也明确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来抓,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从乘势跃升到“一号工程”,川渝不约而同表态,正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向新高度。

2023-03-17 川渝两地代表团联合建议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6466.htm 1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乘势跃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