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展望美好未来 风光这边更好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式现代化

□ 本报记者 安 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春风浩荡,击鼓催征。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召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进行部署。数千名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这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马传喜把他最新培育的高产、多抗小麦种子带到了北京。“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么巨大的人口,重点是要有粮食安全作保障。”马传喜说,必须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国民粮食需求,保证经济稳定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一百年前,一叶红船载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浙江启航。如今,这里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并取得了直观成效。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感慨地说:“身处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深感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也有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接下来,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完善分配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强大的物质基础、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丰富当然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要物质富足又要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在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化身“全民阅读”代言人,讲述“人为什么要读书”,并分享了她对阅读的思考。“越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就越要重视读书。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一定会更丰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会有更深厚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动力。”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也提到,从2020年4月启动至今,全国政协先后开展10期读书活动,目前委员参与率达到98%,覆盖34个界别。“依托网络移动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读书学习与助力履职相结合,读书活动有声有色,为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郭卫民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中,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这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再次增加新的界别。这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呼应。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30多年来扎根宁夏山区和沙区,从事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研究。蒋齐表示,在全国政协这个平台上,他将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用心履职,和大家一起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认为,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红利将更好惠及全球。

2023-03-13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式现代化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6375.htm 1 展望美好未来 风光这边更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