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辉 邓圆圆
从东洞庭湖的西岸向西行,会依次穿过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华容县,前者因君山银针茶闻名,后者以大叶芥菜扬名。
芥菜,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本草纲目》有言:芥菜利膈开胃。相传魏晋时期,华容县已广种芥菜,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农家一直用芥菜制作坛子菜。
华容芥菜全国闻名,又以三封寺镇为盛。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东襟巴陵,北枕长江,西接县城,南望洞庭,是华容县的“东大门”,也是融入岳阳发展的“前哨站”,地势平坦,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具有种植芥菜的天然地理优势。
近年来,三封寺镇围绕打造“芥菜小镇”“五美三封”,大力发展芥菜产业,目前全镇芥菜种植面积超1.5万亩,形成了“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年总产值达11.2亿元,走出了一条具有湘北农村特色的发展新路。
在湖南省公布的首批10个农业特色小镇中,三封寺镇凭借芥菜这一特色产业成功入围,并在农业特色小镇年度考核中名列全省前三。
特色产业挖潜力
行走在三封寺镇,如同走进如诗如画的梦里江南:远处青山含黛,若隐若现;近处白墙青瓦,屋舍俨然,路边连成片的芥菜梯田紧紧相依,苍翠欲滴一眼望不到边。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从2017年开始,为了充分发挥“一县一特”“一乡一品”资源优势,华容县政府出台了芥菜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积极培育芥菜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并专门成立了蔬菜产业服务中心,在育苗选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推动芥菜种植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华容县确定了“一园、三带、五区、多点”的发展格局,“一园”即在三封寺镇打造华容芥菜加工产业园,园区包含集中腌制区、加工厂房、公共服务中心、科研中心、质量监测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区。
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2019年,三封寺镇制定了《华容县三封寺镇创建芥菜特色小镇实施方案》,重点推出的第一个工程就是“产业提振工程”。
近年来,该镇围绕打造百亿芥菜产业目标,加快建成集加工、仓储、交易、物流、展览于一体的华容芥菜加工产业园,打造1.5万亩标准化芥菜生产基地,辐射全县22万亩。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对新上具有先进加工工艺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改造的企业,县财政安排芥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对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由县产业引导投资基金联合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投资,支持做大做强。实施芥菜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战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腌制工艺、统一市场准入、统一营销推广,进一步做大芥菜产业规模,扩大芥菜品牌影响。
早在5年前,华容县就投资10.8亿元,在三封寺镇开始兴建华容芥菜加工产业园。园区总占地面积1000亩,规划设计有生产功能区、科技研发区、污染治理区、物联功能区等多个综合区。目前,能够容纳10多家规模企业的园区一期已经建成,多家品牌企业入驻投产。
2020年,湖南开口爽食品有限公司进驻芥菜加工产业园,成为最早进驻产业园的企业之一。项目总投资2.6亿元,主营健康调料小菜和健康蔬菜零食,拥有国内先进的“芥菜鲜菜—盐渍发酵—切分—脱盐—调味—灌装真空—连续巴氏杀菌”自动化加工生产工艺。
“新车间日产能可以达到500万包,比过去提高了10倍。”开口爽食品董事长周志锋说,搬到新厂房后,产能、销量、营收大幅提升,发酵工艺持续改进,产品口感和质量也明显提升。
在三封寺镇,“门前屋后挖个坑腌芥菜”的土方法早已成为历史,当地党委政府联系搭桥多所高校与企业,就“传统型泡菜如何转型工业化生产”“芥菜产品优化提升与开发”“辣椒的盐渍与储存”等项目展开技术攻关。
2004年之前,华容县芥菜种植主要以散户为主,每家种植面积仅有十几到二十亩,不成规模,加上缺乏技术指导,经济效益不明显,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全县芥菜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如今的三封寺镇,依托‘华容芥菜’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9个湖南省著名商标等品牌优势和良好自然生态条件,形成了有发展规划、有生产基地、有龙头企业、有专业园区、有行业标准、有知名品牌、有功能拓展、有科技支撑、有运行机制、有政策支持的‘十有’产业体系,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基本建立。”华容县委副书记、三封寺镇党委书记李乐介绍说。
民富业兴强动力
在打造“芥菜小镇”的过程中,三封寺镇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基地板块”的模式,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10家,合作社与镇政府签订芥菜保底收购协议,实行“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有着3.2万人的三封寺镇,仅芥菜一项年总产值就达11.2亿元。
据周志锋介绍,近年来,开口爽食品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鼓励菜农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打造标准的种植园区和基地,与菜农相互依存、紧密协作、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确保菜农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带动园区农民持续增收。
“如今,在家务农比外出务工强多了。”三封寺镇太安芥菜专业合作社菜农蔡志龙说,他流转土地种植了560亩芥菜,年纯收入超过50万元。“以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年收入不到6万元。现在,小小的芥菜让我有了稳定的生活和丰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我们一家吃的是‘芥菜饭’。”
好价格源于好品质。在三封寺镇,各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加强对芥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控。“为什么我们的收购价要比市场价高出30%呢?因为,我们要求农户种植的芥菜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建立起质量可追溯体系,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只要质量好,我们不愁没销路。”三封寺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行走在三封寺镇,看不到有土地抛荒的情况,全镇芥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5万亩,其中包括投资2800万元、高标准建设打造的3000亩芥菜种植示范基地,以及300多亩芥菜集中育苗基地。
“现在镇上每3个劳动力就有1个在从事芥菜种植和加工产业。”李乐介绍说,三封寺镇的芥菜产品已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20%以上。
情系民生增魅力
在全国各地纷纷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下,三封寺镇却有一些冷静思考:特色小镇建设不能一哄而上、为“特色”而“特色”,而是要有产业基础,同时要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围绕诗意栖居,三封寺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环节,聚焦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整治难题,组织保障不断强化,整治路径不断优化,工作举措不断细化,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田园美、环境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乡村振兴“三封模式”,人居环境实现蝶变,让农村真正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三封寺镇人文资源丰富,境内既有悠久的车轱山遗址、“华容道”古迹、墨山禅寺、七女峰抗日战斗遗址等人文胜地,也有夹叶点子、地花鼓、秧歌舞、车水谣、龙狮舞、赛龙舟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
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以文化赋能乡村旅游。三封寺镇充分利用七女峰、墨山古镇等文化旅游元素,按照“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旅结合,已打造全域旅游示范村3个。投入1.43亿元完成七女峰景区建设,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50万人次,旅游总产值超7000万元;拟投入12亿元建设的墨山旅游度假区,一期已启动温泉度假酒店建设。
三封寺镇坚持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厕所改造、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3年来,改建或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3800多个,实现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已达93.5%;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治理和管控,处理利用率达90%以上,国考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4.4%,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民居是乡村重要的风景线,也是村民的安身处,及时稳妥开展除旧布新具有重要意义。三封寺镇一方面全面拆除“空心房”,另一方面禁违拆违治违,抓好集中建房。推进农村集中建房,引导村民适度集中居住,是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举措。该镇尊重自然规律、乡村肌理和群众意愿,保留乡村原有风貌,按照“不挖山、不毁林、不填塘”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望山见水、留住乡愁”的湘北特色村落。
近年来,三封寺镇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打造了墨山铺、辅安、松木桥等9个集中建房点,其中达50户以上规模的有4个,累计建房415栋。老百姓入住后,按照“七个一”的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使群众既能享受到乡村美好生态环境,又能得到城市社区化的公共服务。据测算,集中建房后,户均宅基地用地减少约50%,全镇共腾退土地近2000亩。
“拆了‘空心房’后,我们不仅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小洋房,而且还能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搬进集中住房的墨山铺村民肖和高兴地说,“现如今,村容村貌提升了,可利用的土地变多了,产业规模经营更活了,村民的收入也明显增加了。”
三封寺镇还大力实施村镇“亮化工程”,开展除杂治乱,农户房前屋后杂树杂草、残砖断瓦、破旧围网等已全部清除。县、乡、村三级主干道、主干渠两侧全部做到“路亮肩、坡见绿、水现岸”,整治总长度达100多公里。
如今的“芥菜小镇”,粉墙黛瓦的宅子,满目青翠的梯田,步步有景,处处含韵,“吃得放心痛快,过得甜蜜幸福”的小镇生活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党建引领添活力
无论是芥菜规模化种植推广,还是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总能看到三封寺镇党员的身影,他们想在前、冲在前、做在前,在乡村振兴一线挥洒青春、贡献智慧。
多年来,三封寺镇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选好“领头雁”,把农业种养殖、领办创办企业、外出务工返乡等优秀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充分发挥他们在资金、资源、经验、思路上的优势,激发农村经济自我壮大的内生动力。
对于基层干部的培养,三封寺镇坚持“需求什么培训什么,什么管用用什么”的原则,开办乡村振兴、“清廉村场建设”、“治陋习、树新风”等各类专题培训班,组织村干部到先进示范点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方式借鉴发展集体经济成功经验,提升素质、更新观念、拓宽发展思路。
大刀阔斧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时,亦是如此。
“党的领导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的坚强保证。”三封寺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在谈及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时说,抓党建就是抓发展,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从整治工作伊始,三封寺镇就成立了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压牢压实乡镇主体责任,从方案制定、宣传发动到组织实施、竣工验收、运行管护全过程参与,重点抓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村级由党总支书记负总责,一名村干部专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同时,注重党员示范带动。坚持党员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神先学先行,全镇35个基层党组织连续3个月开展“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关精神和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进一步提振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充分利用村(居)民讲习堂,面对面集中宣讲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长工精神党员志愿宣讲团”进村集中宣讲20多堂次,党代表微宣讲100多场次,农村党员群众参与面对面授课800多人次,营造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为推进整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汇聚磅礴力量。
喜看今日三封寺镇,一个产业兴旺、民富村美的特色小镇,正在湘北快速崛起!
(本文配图由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