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广丙
创建节约型政府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边是闲置沉睡的公物资产,一边是急需采购的紧缺物资,如何盘活庞大的闲置资产,实现公物资产间有效利用和无缝对接?四川省乐山市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载体、集中统筹调剂资产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公物仓改革,聚力打通盘活闲置资产“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国有资产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探索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公物仓”管理有机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数据显示,三年来,通过调剂、审减资产,该市累计节约财政资金16362万元,有效降低了党政机关运行成本;推行资产集中统一处置,累计上缴国库非税收入1810万元。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公物仓运行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乐山市从体制机制入手,构建集中统一、耦合联动的公物仓运行体系,推动“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要求落到实处。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区域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乐山探索建立以公物仓为载体的资产配置、使用、维修、调剂、处置‘全生命周期’集约管理模式,把牢了资产入口关和出口关,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价值。”乐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公物仓既是收集、整理公物资产的“窗口”,也是实现公物资产无缝对接的多元平台。
为建立公物共享共用运行体系,乐山市明确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主体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同步建立财政部门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牵头行业管理、使用单位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巡察、审计等“利剑”,形成一方主抓、多方联动、同频共振的监管体系。
乐山市为构建管理“完整闭环”,一方面,制发固定资产管理、公物仓管理等暂行办法,明确将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等7类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围绕资产出入库、保管、使用等关键环节制定内控制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闲置办公用房,建设1个公物仓体验展示中心、共用2个专业仓库、实行N个“分仓”代管,畅通资产调剂共享、循环利用绿色通道。
推动智慧建设
搭建公物仓管理平台
2022年3月,乐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被表彰为四川省节约型机关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9月被确定为全国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单位。据了解,乐山市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委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和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全面推进资产管理从粗放式、分散式、传统式向精细化、智慧化和节约集约利用方向转型,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乐山实践”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乐山市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打造实体公物仓基础上,同步推进虚拟公物仓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资源高效共享。”乐山市有关负责人说。
为打破数据壁垒,赋能精准管理,一方面,乐山市开辟虚拟公物仓资产入库、在线调配、借用办理等功能模块,并与公车、办公用房等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资产管理无纸化“一网汇聚、一网通办”;另一方面,乐山市引入“一物一码”体系,线下以二维码形式对每件资产赋予“身份证”,利用手机App、数据采集器自动识别并拍摄上传“证件照”,线上同步展示资产种类、规格、数量等信息,提高管理精准度和便捷度。
依托智慧化管理平台,通过“资产自动入仓、仓库分类管理、单位按需申请、系统即时审核”模式调剂闲置资产,配套物流运输、安装调试,实现“供需”两端的无缝衔接,做到资产“哪里需要去哪里”。
据了解,自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乐山市围绕疫情防控,公物仓第一时间为市级“窗口”单位(心连心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配发价值500万元抗疫物资,调度防控用车879台次。2020年,乐山“8·18”洪灾后,紧急调配380余万元办公设备,及时保障体育局等受灾单位恢复运转。2020年底,公物仓集中采购一批保密柜和电脑等物资,先后保障重大会议活动等中心工作19批次。
集中统筹调剂
打造公物仓应用场景
为打造公物资产应用场景,乐山市聚焦赋能增效、价值链多元融合,积极拓展公物仓功能,加快推进公物仓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值。
为进一步拓展公物仓空间,乐山市将入仓物资由电脑、家具等办公设备拓展到公车、公房及机关“大后勤”管理物资和服务,打造以资产集中统一管理为基础的品类齐全、功能复合的“大公物仓”。
乐山市还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探索与成都公物仓互联互通,积极融入成渝公物仓共建平台。同时,依托公物仓,乐山市创新开展节假日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行动,日均提供停车位6000余个,有效缓解了乐山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如今,乐山市公物仓资产已成为“香饽饽”,在重大调研活动、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统筹调派中发挥“顶梁柱”作用。不仅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调用,及时满足了不时之需,而且成为乐山市统筹公物共享共用的中枢纽带。乐山正在努力成为打造节约集约型政府、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及改革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