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与“科创”携手同行 探城区振兴新路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全域布局创新载体、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全力支持创新创业,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高地、新兴产业高地、临港产业高地

□ 何晓珺

□ 本报记者 张海帝

2022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科创动能加速汇聚、创新开放持续深化、城市更新系统推进、民生福祉全民共享,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守正创新交出卓有成效的年度答卷。

布局“一城三园”

推动“全域科创”

2022年,“科创”成为庐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聚变堆园区、IE果园、科创大街、“红专一号”科创驿站、德必庐州WE、大数据产业园、中科大校友创新园、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创新火种生生不息,科创产业一路高歌。

这一年,庐阳全域布局创新载体。“一城三园”格局初显——以科学岛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为主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以环城公园内老城区为主的“环城科创园”,以大杨镇为主的“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以庐阳经开区为主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庐阳科创动力的发源地。

这一年,庐阳全面优化创新生态。把握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遇,摸排“三就地”科研成果100余项,孵化成立企业22家;新参建庐阳种子基金、兴庐科创投资基金等7支产业基金,撬动资本逾5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

这一年,庐阳全力支持创新创业。发放创业贷4300余万元;发放人才住房补贴2139万元;加大研发投入扶持力度,全区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0%以上;加强种子企业培育,净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全省芯片设计“第一股”恒烁半导体成功上市;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与“科创”携手同行中,庐阳区摸索出了一条城区振兴的新路径。2023年,该区将重点围绕“一城三园”,抢抓“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规划建设契机,深化院所高校常态化沟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布局,全力保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部园区、科学家小镇(南园)建设,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衍生技术成果“三就地”示范基地。

聚焦资源优势

打造三大产业高地

2022年12月,备受瞩目的合肥宜家开门纳客,银泰中心二期也将惊艳亮相。至此,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达18家,占全市1/4以上。淮河路步行街完成全面改造提升,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静候“全国示范步行街”验收。

商贸业是庐阳的王牌,与之齐头并进的金融业亦是亮点纷呈。金融广场一期招商完成、二期主体竣工,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揭牌运营,安徽文化和创意投资基金等优质项目落户;预计全区金融业税收、增加值将分别增长18%和8%,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份额超三成。

在壮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庐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稳住市场主体。2022年以来,该区共办理各类退税及减免税近50亿元,为市场主体减免国有房产租金9800余万元、发放稳岗补贴3600余万元,新增市场主体2.4万户,兑现政策奖补资金4.1亿元,通过财政金融产品提供贷款超30亿元,以真金白银和切实服务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2023年,庐阳将聚焦资源优势,打造三大产业高地。一是进一步巩固以商贸、金融、建筑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高地”。二是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加快推动制造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以恒烁半导体、大恒能源、长庚光学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着力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光学等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打造“临港产业高地”。大力推进合肥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全力支持庐阳经开区申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联动货运北站、中外运、粮食口岸等物流基地,建设“四位一体”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引导临港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

2023-01-2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全域布局创新载体、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全力支持创新创业,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高地、新兴产业高地、临港产业高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5339.htm 1 与“科创”携手同行 探城区振兴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