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野

春风化雨润书坛

——记安徽省第五届书协主席李士杰

李士杰 2009年,当选为中国书协理事。2011年,当选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同年11月,被评为全国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出席第九届全国文代会;12月被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被选为安徽省第五届书协主席。

中国书法大厦

中国书法大厦向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捐赠防疫资金500万元

2022年6月,中国书法大厦向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灵璧县、埇桥区捐赠防疫资金1300万元。2022年12月6日,中国书法大厦又向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捐赠防疫资金500万元。

□ 李光发 文/图

提起中国书法标志性建筑,人们立即就能想起兰亭、西安碑林。而在安徽合肥,一座23层的大厦,因为通体充满着书法元素与功能,被书法界称作是继兰亭、西安碑林之后的又一座中国书法标志性建筑。

该大厦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批准冠名为“中国书法大厦”,不仅把书法“展厅时代”推向了一个高峰,同时也标志着当代中国书法已经从单一的创作培训走向了创、教、学、研和展览推介一体化的多元发展阶段。

作为中国书法大厦的建造者,安徽省第五届书协主席李士杰的人生履历集军人、实业家、书法家于一身,是当代书坛的一位奇者。

由一位书法人到书法事业的领头人,再到以资本为推手为中华书法文化的复兴繁荣添砖加瓦,李士杰完成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嬗变,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和向世界传播中国书法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守正出奇”的书法家

1952年,李士杰出生在安徽宿州一个偏远的小村庄。1969年应征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部队驻扎杭州时,他是浙江图书馆的常客,有时候在图书馆意犹未尽,他口袋里还装着一本书,还要在空隙时间“加餐”。他的家乡出了不少书画名人,喜欢学习好像是宿州人的特征,当时李士杰是军人,但是喜欢看书一直是他良好的习惯。

1979年,李士杰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此时他已经是连队指导员。经受了战火的淬炼,这位书生军人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战友有了更深的友谊,对祖国疆土更加热爱。以至于他转业多年后重返昔日战斗过的这块热土,慷慨解囊捐款上百万元,解决当地民生问题。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李士杰对他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爱得很深,对他的家乡更是这样,不止一次捐款,家乡每次遭遇自然灾害,他总是捐款最多,走在最前面。

1981年,李士杰复转回到地方,时刻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经营战线上的一位弄潮儿。

工作之余,李士杰博览群书,并坚持每天早上临帖两小时,一直坚持到今,退笔成冢,废纸如山,不知道翻烂了多少本书。孙过庭的《书谱》他更是熟记于心,很多地方都有勾勾画画,重点句还有标记、注释。

他有一个绰号“活字典”,经常有人半开玩笑地“考”他,某某汉字在新华字典多少页?他总是很认真地闭目想了片刻,然后脱口而出,这个时候“考官”总习惯当即翻开新华字典查看,果然不错,页数和他说的数字相同。

几十年如一日的扎实苦练,在古典诗词、易经八卦、儒释道经典等传统国学中的长期浸润,造就了李士杰古拙沉雄、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且尤爱丈二匹宣纸的巨幅狂草,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展》等百余次全国各类书画大展。

李士杰并不拘泥于派别之争,而是既注重尊崇前贤,又强调推陈出新,走的是一条“守正出奇”创作之路,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书协第一届顾问、现年97岁的老书法家权希军看了他的书法作品说:“我很久以前就倡导的感情书法,欧阳中石曾经告诉我很难,被李士杰实现了。”书法前期是技法,后期在完成技法的基础上,书法是感情的表达方式,比如,书写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要流露出豪迈洒脱,书写李清照的词要流露出伤感怀念。李士杰的书法特色就是这样从他的笔墨间流淌着他对中华大地炽热的情感,随着作品内容不同、主题不同、写作年代不同,他的创作风格也随时变化。

在李士杰看来,在继承中汲取古人先哲的养分,这叫“入”。但是有了这种养分后,自己不断成长,怎么“出”?想出好作品,就要“变”心中的丘壑与波澜,热爱与愤怒都要通过笔墨来表达,而能充分发挥这种“淋漓酣畅”的只有草书。每天早晨,他养成了写字两小时的习惯,两个小时他在自己书法艺术海洋里遨游,或在书法艺术原野上驰骋,思绪随着笔墨奔腾,那个时候是他最忘我的时候、最兴奋的时候、最满足的时候。

泼尽“老墨”展初心

2013年,李士杰被选为安徽省第五届书协主席,成为一名肩负安徽书法艺术“开枝散叶”重任的执事者。

李士杰挂帅安徽书协的5年,也是安徽省书协有史以来开展各种创作、展览、培训等活动最多的一届,校园书法和社会书法活动蓬勃开展,从青年教师到校园学生,从退休干部到社会青年,尤其是残疾与贫困书法爱好者,都得到更多的书法培训、展览与交流的机会。

5年里,李士杰的足迹遍布皖南偏远县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深入多地书协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当场解决困难书协经费不足实际问题,并开展了多种书法讲座、展览活动,使多地书协工作很快活跃起来。

5年里,安徽书法界精品佳作也大量涌现,书法创作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安徽先后有358人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家级展览,排在全国前列,安徽书协在全国书协的位次不断攀升。

为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大道,李士杰呕心沥血,搅动安徽书坛“一池春水”,为安徽书法事业持续兴盛作出了贡献。

不独如此,有着实业家身份的李士杰,一直以来对与中国书法相关的人与事,无不鼎力相助、慷慨支援:位于北京黄金地段长安街附近的宿州大厦启用伊始,他将整整一层楼免费提供给一位40多岁的杰出艺术家专用;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方面成果丰硕的众多名家俊彦,因为他的鼓励和资助而出书、办展;他设立在多个宜居城市的办事处,邀约接待一个又一个书法家免费食宿、休养生息;他曾为数家文化艺术的管理机构和社团组织化解任务繁重而经费紧张的难题和困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而在书协任职期间,李士杰为开展书法展览活动而捐赠的善款,多达7000万元。

2018年10月,就在李士杰即将卸任安徽书协主席职务之际,他促成中国书法大厦集团向安徽省石台县现场捐赠1500万元文化专项资金,以支持石台县文化馆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

才以成器,德以成大。著名书法家刘洪彪评价说,李士杰先生年届古稀,早已功成名就,却如此这般不吝巨资、不遗余力地赞助书法创作、培训和宣传活动,只有一种解释,李士杰先生有着振兴中国书法艺术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不去建功立业,百年之后,这个世界谁知道你来过”的“功名心”。放眼当世书法艺术界,尤为难能可贵。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李士杰犹如细细研磨出的一砚经年“老墨”,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泼洒到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尺绢上,散发出悠远的暗香!

“展厅时代”的高峰

中国书法形式的多样性,赋予了书者充分的创造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审美的分歧,关于书法形式及书法创作的价值取向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同时,在书法教育与书法宣传“主阵地”议题上,中国书法是迈向“展厅时代”还是需要走进千家万户,两种观点也各有拥趸,相持不下。

2017年7月,由李士杰投下巨资建造的中国书法大厦横空出世,用生动的实践把书法的“展厅时代”推向了一个高峰。

该大厦位于合肥市繁华的高新区,由前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的“中国书法大厦”6个大字耸于该楼楼顶。走进大厦,处处可见书法艺术的元素,以繁体“书”字提炼设计的大厦LOGO无处不在;历代书法大家的经典碑帖放大影印悬壁抱柱,所有公共厅室的门牌皆以书法先贤的字号命名,书法论著和作品图集随处可见;有足够空间的大型展厅嵌入楼中,与书法相关的物件产品让大堂长廊书香弥漫、文气充盈,巨大的电子屏幕不时播映着书法活动影像和书法精品佳作,令人赏心悦目。

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笔、墨、纸、砚是最重要的创作工具,而安徽正是“文房四宝”的产地,特别是宣纸、歙砚更是蜚声海内外。安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历朝历代产生了一大批书法名家。在近几十年书法艺术的复兴浪潮中,安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书法家,继承传统而又新意盎然,是当代书坛上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正是得益于上述因素和条件,中国书法大厦在合肥诞生,堪称名至实归,相得益彰。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苏士澍说,中国书法界再次“有家可归”,上次“有家可归”是成立了书法家协会,这次“有家可归”是中国书法大厦的建设使用。目前,中国书法大厦是全国唯一一座综合性、高层次、多功能的书法创研基地。

中国书法大厦启用后,深耕书展,先后举办了“中国书法大厦首届国际书法邀请展”“同心同德同登攀·全国各省书协主席作品邀请展”“改革开放40年·安徽书法大展”“理性开放创新·长三角三省一市书法院作品联展”“墨舞初心·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墨韵芳华·安徽黑龙江女书法家作品联展”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参品丰富、兼具全省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书法作品展,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最新成果,还让人们看到了当代书法的国际传播和发展态势,感知到了书法创作的现状与审美趋向,为推动新时代中国书法艺术走向新的繁荣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更令书法界震撼的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推出的“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设篆、隶、楷、行、草和篆刻6个单项特等奖,奖金高达每人50万元。这一史无前例的书法界最高奖金赛事,引发了人们对书法艺术价值的热议。

对界内的一些争议,李士杰坦然地说:“与影视演员片酬高得令人咋舌相比,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就应该有相应的价值体现。只要有利于书法人才的成长和精品佳作的涌现,只要有利于培育书法文化的自信,我们的投入就理直气壮。”

2017~2022年,中国书法大厦已经投入使用5年。5年来,大厦充分展示了其责任担当、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

搭建大平台,瀚墨舞初心。精心打造中国书法大厦,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书法艺术家提供一个体量庞大的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通过书法“展厅时代”的“鸿篇巨制”领略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与魅力,进而不断探索中国书法艺术产业化运营的长效机制,不仅圆了李士杰作为一位书法家的“私心”,也开创了民间资本助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典范。

2023-01-13 ——记安徽省第五届书协主席李士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5109.htm 1 春风化雨润书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