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第十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强调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历史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1月6日,以“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改革论坛在京举行。本报记者 苗 露 摄

编者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稳定增长的关键一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10周年。1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协办的主题为“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十九届中国改革论坛在京举行,凝聚改革共识,唱响开放强音。

本报本期集中刊发记者采写的论坛报道,以飨读者。

□ 本报记者 王健生

在1月6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在演讲中指出,面对风急浪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的二十大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这是最大的确定性。中央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彭森谈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局势剧烈动荡,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全球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不断加重,“新冷战”的威胁正在浮现。特别是历经3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仍未结束,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以及其带来的世界秩序、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危机,以及美联储超常规加息的外溢效应造成国际资本市场、汇率体系的危机动荡,都进一步勾画出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的黯淡画面,呈现“一低四高”(即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高利率与高杠杆)的趋势。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只有1.9%;欧元区可能在一季度,美国可能在四季度陷入衰退。

从国内形势来看,近两年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走弱。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特别是2022年3月份开始,国内疫情与俄乌冲突等多重不稳定因素相互叠加、超预期冲击,宏观经济下滑压力骤然加大,2022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只有2.5%。根据党中央部署,国务院于2022年5月25日出台6方面33项一揽子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政策,以及2022年8月24日又果断推出19项接续政策,宏观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变化,202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3.0%,复苏迹象明显。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扩大内需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将有力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我国应加快建成比较成熟、完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彭森表示,面对严峻复杂、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问题;向开放要活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保证。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改革,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更是要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无止境,改革亦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同时更应该强调的是,我们当前应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建成比较成熟、完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彭森说。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市场导向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已经完备成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了呢?彭森坦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改革的任务还远未完成。

“过去10年,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的攻坚战,加快改革的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但是,距离建成一个成熟、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差距,重点领域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彭森举例说,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还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一些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一些行政垄断、市场壁垒、地区分割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国市场的统一,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歧视、怀疑甚至黑化民营经济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极大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市场预期和信心,弱化了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彭森指出,为了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央近年在积极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文件。“这些市场化改革举措的提出和落地,无疑可以为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动力。”

下一步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应聚焦五个方面

彭森建议,下一步,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应主要聚焦在以下五个方面:

——在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方面。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是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国企改革还是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重要行业集中。推进混改的重点,是引入竞争机制,构建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股权结构,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关系。要采取措施切实消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项目招投标、社会信用和法律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所有制歧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地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人才,恢复和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方面。

重点是要坚决破除行业垄断、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类市场壁垒,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在夯实这些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过程中,关键任务是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公平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快建立市场竞争状况的评估制度。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有效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新监管方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

彭森表示,希望国家层面尽快推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扩大要素市场配置范围,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和人才在城乡、区域、不同所有制单位间流动的体制障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要素治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

——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一方面,要通过做大“蛋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收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建立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具体内容主要有: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要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特别是海南自贸港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按照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准入又准营”的方向,在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方面取得进展等。

2023-01-1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第十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强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5074.htm 1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