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草 刘 堃
深圳大鹏,一座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的先锋城区正扬帆起航,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鹏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7年在广东省区县排名第一,以清洁能源、文旅、生物、海洋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上升至64.5%,先后获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全国探索“两山”实践路径提供了鲜活经验。
今年前三季度,大鹏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7,空气质量优良率95.5%,PM2.5平均浓度13.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多项指标保持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谋定后动
系统谋划“一二三四”发展思路
2022年新春伊始,大鹏新区党工委系统提出“一二三四”发展思路,锚定一个目标,推进两大任务,贯彻三个坚持,聚焦四个维度,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一个目标”,指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在山海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对标“生态环境最美、发展路径最佳、体制机制最优、示范引领最强”全面推进“两山”实践创新,推动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两大任务”,指加快推进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建设。勇担使命、先行先试,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成海洋产业集聚、海洋创新踊跃、海洋文化浓郁、海洋治理领先的海洋强区,为全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三个坚持”,指坚持“生态立区、经济强区、福民兴区”发展要求。坚持“生态立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成为主导,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区;坚持“经济强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焦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建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汇聚资源要素的发展环境,推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福民兴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民生七有”大幅提高公共服务集约供给质量,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城市安全稳定运行保障,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幸福大鹏成为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
“四个维度”,指聚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外部全面开放联通的新格局、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社会治理格局系统发力。以制度创新、经济建设、开放共赢、民生提质为抓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通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绿色发展,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通过产业转型、要素集聚、动能升级,改善经济基础,加快产业发展;通过交通联接、均衡布局、区域合作,优化区位条件,拓展发展空间;通过改善民生、精细治理、平安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聚焦“四个维度”
全面推进改革破局
改革,是大鹏新区践行“两山”理念的澎湃基因,也是大鹏新区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的关键一招。2022年初,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对标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聚焦“四个维度”系统部署32项区级重点改革任务和24项部门重点改革举措,以更具突破性举措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新区奋力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以重大战略项目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全区一盘棋”推进重大战略平台建设新格局。推进重点区域开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重点片区规划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相关创新载体和重大项目落地。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探索合理有序用海用林机制,构建多部门联合的海洋治理模式及常态化沟通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效能。推动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发展(EOD)模式,构建海洋碳汇量化评估体系,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申报碳达峰碳中和示范项目。
高质量发展迸发出崭新活力——
重大战略平台项目稳步推进。《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高标准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以双主体为龙头,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高国家级深海科研能力,这将成为大鹏新区打造集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向海发展新优势。目前,深圳海洋大学永久校区立项获批,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将与国家深海科考中心一体建设。同时,大鹏新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等科研院所、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今年以来,支持科技研发、生物产业和制造业领域50个项目,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前三季度,新区GDP同比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
陆海统筹生态治理效果显著。建成全国首个陆海统筹的全要素实时监测系统,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得到严格管控,大鹏新区境内43条入海河流、6个入海排污口和142个雨水排放口水质实现100%达标,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深圳大鹏湾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八个“美丽海湾”案例。对标“最美科技小城”的坝光,12条河流经综合整治后成为集山、河、海于一体的生态廊道。今年9月,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官湖东段、杨梅坑鹿嘴大道段正式向市民开放,在提高风暴潮灾害防御能力的同时,打造深圳最美滨海休闲景观走廊。全面清退海上渔排及构筑物设施153万平方米,为海洋产业高水平发展赢得时间、预留空间。《深圳大鹏新区探索陆海统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等相关典型案例、成果实效获媒体专题报道,刊发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双碳”建设引领示范初见成效。在全国率先将EOD模式作为发展主战略,开创“两山”实践新路径。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全力打造“双碳”建设引领示范区,推动坝光社区建设成为近零碳排放社区。在国内率先印发《大鹏新区降碳减污协同指数》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为大鹏新区系统推进降碳减污工作提供了指引。规划建设坝光银叶树湿地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园、坝光水生态公园,加快推进红树林区域保护工作,为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构筑特色能源产业发展机制,探索氢能开发利用模式,推动清洁能源支柱产业集群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持续深化“双谷”建设机制创新及先行先试政策试点,推动坝光片区生物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全年龄”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环龙岐湾国际生态度假湾规划建设。实施新大—龙岐湾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攻坚行动,推动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双招双引”,把招大引强作为培育产业链的关键,推动新区特色产业做优做强、起势成势,为经济发展储备动能。
现代化产业品质持续升级——
高端布局引领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建设环龙岐湾国际生态度假湾,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加快建设,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确认落户,吸引华润、保利等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金沙湾国际乐园、七星湾游艇会等亲海运动产业快速发展,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雏形初现。大鹏首个区级文体中心——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综合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项目正加紧施工,这座形似船帆的建筑被称为“深圳最亲海文体中心”,预计今年底基本建成。成功引进赖声川、杨争光等文化名家在新区成立工作室,促进文旅产业业态更丰富、产品结构更多元、服务功能更完善。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1015.97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48.88亿元,露营基地周末及节假日平均入住率达85%以上。
生态坝光结出“金山银山”硕果。首个建成启用的重大产业项目——沃森生命科学中心正源源不断产出绿色GDP,首个产业载体项目——生物家园正式启用,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等5家企业正式进驻,首个片区综合性服务中心——邻里中心落成揭牌,首个医疗器械产业园——蓝影暨蓝韵医学科技园开工建设,坝光科学创新湾“学研产商旅”一体化发展的链条已初步形成。
成功打造特色能源品牌。广东大鹏接收站扩建项目、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深圳东部电厂二期工程等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已纳入深圳市能源“十四五”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能源项目库。随着大鹏滨海天然气储运基地区域总部的规划建设,大鹏新区将推动国内外天然气贸易企业在新区注册落户,并进行本地集中纳统,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聚焦“双招双引”修订出台“1+6”产业政策,出台惠企纾困“13条”,推动“鹏程计划”人才政策优化升级,成立“人才+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推动新区特色产业做优做强、起势成势,新落户优质企业86家,柔性引进院士6名,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在新区设立深圳研究院,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分中心落户,有力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牵头绘制完成水稻超级泛基因组图谱,获得迄今为止植物界群体规模最大的组学研究成果。
三是创建与外部全面开放联通的新格局。构建大鹏新区交通联通网络体系,提升大鹏新区对外联通能力。优化内部道路微循环体系,提升道路设施安全水平和公共交通设施服务品质,编制智慧交通规划,提升大鹏市民出行效率和体验感。创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区域影响力。推进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机制创新,完善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与制度体系,健全港澳籍游艇海事监管政策。
新格局绘就开放联通新蓝图——
立体交通体系构建捷报频传。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轨道8号线三期建设如火如荼,“双轨道”的建设将加快结束大鹏新区“手无寸铁”的历史,预计2026年从深圳中心区坐地铁直达大鹏将成为现实,届时将实现从大鹏新区搭乘地铁到深圳市中心福田区50分钟到达、搭乘城际到宝安机场50分钟到达的“两个50分钟”。外环高速三期、大鹏大道、盐坝高速市政化改造、鹏坝通道等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空中应急救援航线开通,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探索打造深圳东部水上交通通道,未来将为市民游客畅游大鹏、纵情山海提供更多选择。
周边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立足大鹏、服务深圳、联通湾区,南澳口岸码头工程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未来将设置跨境旅游口岸,实现60分钟抵达香港上环港澳码头,形成“陆海空轨”立体交通体系。同时,大鹏新区正积极推动与香港共建“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通过打造“香港—盐田—大鹏—惠州”滨海生态旅游带,串联大鹏新区坝光、龙岐湾、盐田港、香港印洲塘等九大片区,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四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学有优教”路径,健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创新“幼有善育”模式,打造深圳婴幼儿托育事业发展示范标杆;优化“病有良医”机制,打造医改“大鹏模式”,推动创建医改先行示范区;构建“老有颐养”体系,提升医养康养服务供给能力和品质;完善“弱有众扶”责任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住有宜居”配套政策,建立“即来即配”常态化配租机制;健全“劳有厚得”工作机制,将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政策覆盖到低收入人群,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
民生事业焕发新气象——
优质教育资源加快集聚。成功引进人大附中、深圳中学、红岭教育集团、深圳实验幼儿园、百合外国语教育集团等名校资源,加快校园建设,统筹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打造深圳东部教育高地。10月26日,深圳中学大鹏学校全面完成封顶,明年6月建成后可提供2520个学位,涵盖小学、初中54个班,满足大鹏08-13地块人才住房及周边区域居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让大鹏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组建4个幼教集团,在全市率先实现公民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全覆盖,打造深圳婴幼儿托育事业发展示范标杆。
医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引进深圳二院作为龙头,整合辖区3家公立医院及下辖社康机构,构建全市首个“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2022年,新区社康诊疗量同比增长218.29%,社康诊疗量占比增长36.1%。家庭医生服务十类重点人群签约率和满意率分别达91.1%和97.31%,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从排名倒数跃居全市第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速居全市第一。7月15日,大鹏人民乃至深圳东部人民翘首以盼的深圳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项目II标段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建成后将成为大鹏新区第一所三甲医院。
基本民生保障提标增质。建立“即来即配”常态化配租机制,新区筹建公共住房860套,新增供应公共住房498套,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率先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全覆盖,南澳人民医院七娘山护理院(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打造“医疗服务、优质护理、养老服务、康复治疗”四位一体的康养服务综合体,成为全市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重奖工匠人才、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让敬业者“劳有厚得”,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大鹏新区获评市级五一劳动奖章1名,市级五一巾帼标兵1名,创建区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成功创建1个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社区,葵新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推出海岸沙滩安全管理、汛期安全、森林防火“十不准”等实招硬招,高危行业领域安责险100%覆盖。
兴向未来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
大鹏新区的“两山”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让绿色发展方式成为全社会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才能在这条文明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鹏新区将勇担使命、先行先试,以“五好”单位建设凝心聚力,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大鹏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全面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率先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构建高质量向海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抓机遇、促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优势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积极创建与外部全面开放联通的新格局上谋良策、展活力,以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思想理念“心联通”为抓手,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深港交流合作,主动融入湾区发展大局,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社会治理格局上破难点、补短板,高质量打造和谐幸福城区,高水平打造现代法治城区,高标准打造安全韧性城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大鹏乘风而起,迎风而上,必将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壮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