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广丙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11月2日,由国务院侨办事务局主办的“2022年海外华文作家团四川行采风创作眉山行”活动中,15名海外华文作家走进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品味东坡文化的千古乡愁,感叹三苏祠的人文气韵,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千年前的东坡意气风发,千年后的东坡令人敬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抢抓四川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重大机遇,把东坡文化价值创新传承、创造转化,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不断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创新博物馆文物的活化利用、擦亮东坡文化名片按下“快进键”。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前往三苏祠调研,对东坡文化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持续做好三苏文脉传承、讲好三苏故事,特别是做好东坡文化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三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三苏文化研究,做好三苏文化的时代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与大众生活产生更强共鸣。”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三苏”的精神气质、当代价值,为当今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样板和典范:“三苏”中的父亲苏洵,27岁时发奋读书,终成大家。他坚持淳朴文风和良好家风,父子三人不仅文章千古流传,所形成的“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更是为世人所称道。
尤其是苏东坡(苏轼)的故事至今依然传诵不衰:杭州治理西湖,勇战疫情;儋州改进民风,教化民众……苏东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例不胜枚举,屡遭贬黜而无怨无悔勇于担当的品质为后世景仰。
千百年来,“三苏”为文、为人、为政都被后世推崇为楷模。
夯实文化载体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日,第十二届东坡文化节在眉山举行,主旨演讲、学术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了大家对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思考。
“眉山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尤其是三苏祠,不仅是先贤祠堂、眉山地标,还是展示传承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典范。”眉山市有关负责人说,眉山市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莅眉重要指示精神,将东坡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让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据介绍,为夯实文化载体,更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三苏祠积极参与自2017年起举办的每届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将国内外苏学研究“请进来”,并将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置于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去谋划等,进一步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力、精神凝聚力。
推动创造转化
打造三苏文脉传承高地
11月18日,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与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历时5年收录540余件苏轼一门书法作品编纂而成的《苏轼书法全集》,在三苏祠博物馆正式首发。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推动东坡文化扩圈强链、创造性转化迈入了新里程。
推动历史文物创造性转化,让文化“活”起来,是增强中华传统文化感染力、凝聚力的重要支撑。“每一次来三苏祠我总是怀着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情。”11月13日,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情不自禁地感叹东坡文化的精神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三苏文脉传承高地,今年1月21日,式苏轩开展,标志着三苏祠首次拥有了现代化展陈馆,深藏苏宅的文物有了“新家”。三苏祠在深挖三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景区景点的研学、体验等场景。
“来三苏祠的游客比10年前翻了两番多。苏东坡这样的绝世天才,既让人无比崇敬,又让人觉得无比亲近。”在三苏祠工作10年的陈仲文颇有感触。
如今,眉山市正以三苏祠为核心,聚焦“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心态”,串联岷江两岸三苏遗址遗迹,整合三苏祠、东坡岛、蟆颐山等文旅资源,加快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策划和规划工作,分步实施5A景区创建,形成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