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聚焦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持续抓好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结合行业需要抓紧修订一批能效标准,推动煤电能效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煤电机组供热改造,优化已投产热电联产机组运行。
□ 冯升波 邓良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电力行业是我国煤炭消费第一大行业,也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户,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抓手。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期间全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工作进行部署,其中,实施煤电节能改造3.5亿千瓦以上、灵活性改造2亿千瓦、供热改造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涉及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18个省(区)作为重点,积极推动配套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十四五”期间安排节能降碳改造2.78亿千瓦、灵活性改造2.38亿千瓦、供热改造1.76亿千瓦。2021年全国完成改造共计2.03亿千瓦,2022年1月~9月,又完成改造1.21亿千瓦。
我国燃煤机组参数、机组数量、能效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通过消化吸收,我国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技术已基本实现国产化。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明确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最严格标准(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全球最大规模超低排放煤电供应体系逐步完善。世界首台600MW(2013)超临界机组投入示范运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家能源局组织了“700℃联盟”,已经完成关键高温部件的验证和主要设备的可行性研究,并基于“700℃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启动了“650℃发电机组”的研发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聚焦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持续抓好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结合行业需要抓紧修订一批能效标准,推动煤电能效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煤电机组供热改造,优化已投产热电联产机组运行。
加快推动煤电机组节能提效升级和清洁化利用,严格新增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标准。开展汽轮机通流改造,大力推广煤电机组冷端优化和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开展锅炉和汽轮机冷端余热深度利用、机组能量梯级利用改造,提高煤电机组能效水平。
全面提升煤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控制能力,确保满足最低技术出力以上全负荷范围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推进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同步开展大气污染物协同脱除。
研究制定煤电灵活性标准,新建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制造,全面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提高低负荷下机组可靠性;现役机组结合当地调峰需求和机组特点,通过改造进一步挖掘调峰能力。
发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煤电减排提效方面的作用,提升煤电机组智能化水平,加快自动快速响应负荷变化的智能电厂建设。
(冯升波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中心主任、研究员,邓良辰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