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智慧办案系统”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为企服务、为民服务的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信息一次性采集、线上审批避免了当事人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多跑腿”“跑断腿”,已立案案件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全程接受监督,尽可能用数据来“说话”,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 潘 娟 陆 勇 许家权
优化营商环境,重在提升为企服务、为民服务的质量、效率。在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城管局,为企、为民服务出实招,率先采用的一套“城管智慧办案系统”,实现了数据“多跑腿”、居民“少跑腿”,让城管执法现场采、线上审,科技赋能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水平。
现场采线上审
执法效率大提升
今年3月25日,在合肥高新区方兴大道与铭传路相交的西南角,合肥高新区城管局执法人员唐焱、吴昊巡查至此地发现,方兴大道下穿路面有积水,地下管涵排水不畅。经过现场查勘,原来是合肥某劳务公司在施工时,堆土过高导致泥土滑坡,堵塞了排水口,造成下穿路面的积水。
以前,案件查处经过立案、调查、处罚、结案等环节,常常需要耗时两三个月,严重影响执法效率。自从合肥高新区城管局用上“城管智慧办案系统”后,案件办理周期缩短,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在现场,执法人员拍照取证,经调查后可通过“智慧执法”移动设备现场向当事人下达《责令停止(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在接下来的案件查处过程中,不再需要当事人到执法机关了解情况,执法人员可以在现场或双方约定的地方,通过“智慧执法办案系统”线上完成案件查处的各个流程,下发各阶段文书,短时间完成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罚、执行等各个办案环节。
最终,方兴大道下穿路面的积水事件因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自由裁量准确,在当事人整改后,依法给予当事人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在这起案件中,由于执法案件办理方式发生了转变,执法服务主动靠前,执法单位与执法对象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让行政执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开展顺利,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智慧办案
城管执法更“智能”
何为“城管智慧办案系统”?据了解,合肥高新区城管局开发的“城管智慧办案系统”,只需要城管执法人员手持执法终端进行现场拍照,随即将违法信息一次性采集、编辑上传后,自动生成执法文书,法制部门可以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实现“坐在家中”线上审核,确保了法制审核的及时、执法各环节的规范有序。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将审核后的文书通过电子形式或现场打印后向当事人下发。在“城管智慧办案系统”内,执法文书可以实现编辑、提报、审核、审批以及流转的线上快速办理,将原来行政处罚各阶段的“线下跑腿”变成“数据跑步”,大大缩短了行政处罚的办案时间,执法效率大大提高。
“城管智慧办案系统”更智能。违法行为人的信息“一次采集,全流程适用”,系统还可以有效提示各种违法行为匹配适用的法律依据,为队员案件查处提供指引,大大节约了查询资料的时间。
“采用这套办案系统后,整个执法过程变得更简单、更智能。”合肥高新区城管局渣土中队副中队长李庆辉说。
科技赋能
服务水平上台阶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之地,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在为企服务、为民服务上出实招、下真功,提出限时办、马上办的工作要求。合肥高新区城管局大胆创新,转变工作思路,用科技手段有效提升行政执法的效率和精确度。
“截至2021年底,试点‘城管智慧办案系统’的两个基层中队已经成功办理各类违法案件约60件。科技赋能改变了工作模式、工作状态,提升了工作效率。”合肥高新区城管局执法监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城管智慧办案系统”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为企服务、为民服务的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信息一次性采集、线上审批避免了当事人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多跑腿’‘跑断腿’,已立案案件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全程接受监督,尽可能用数据来‘说话’,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