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凡超
为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主动高效地服务企业,从今年6月起,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筛选100多名优秀人员走进园区,对规上企业展开一对一服务,打通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把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从此,燕罗街道多了一个“新职业”——“企业管家”,“遇困难找‘企业管家’”也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
“企业管家”的推出,源于燕罗街道前期的精心调研。街道调研发现,虽然有关部门为企业发展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但仍存在企业怕给政府添麻烦,遇到困难自己蛮干等沟通不到位的问题。于是,燕罗街道决定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把服务线前移、下移,创新开展百名“企业管家”爱企服务行动,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把服务送上门。
燕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宏涛表示,当前燕罗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整街统筹工作正在快马加鞭推进。企业是燕罗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要求政府全心全意当好“店小二”,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努力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挑选精兵强将,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燕罗街道地处两市(深圳、东莞)三区(宝安、光明、东莞长安)交界,是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所在地,产业基础雄厚,有工业企业31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8家,国高企业476家,产值过亿企业133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5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上的“产业钻石之心”。
燕罗街道攻坚宝安“422133”工作主框架,助力“三城”建设,离不开所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打造亲商、稳商、重商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一直是燕罗领导班子思考和工作的重点。
在爱企服务行动中,每位“企业管家”服务约5家重点企业,围绕企业经营特点和诉求需求,进行一企一群、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与企业保持常态化联系,每月服务的企业要走访2次以上,每周至少保证半天上门工作;建立微信工作群,更快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协调处理企业诉求,通过电话、微信、走访等方式,了解掌握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合理诉求,上传至亲清政企服务平台并及时跟进,推动诉求及时解决;及时传达惠企政策,通过线上沟通和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将最新惠企政策传达给企业,确保政策应享尽享;进行统计业务指导工作,主动学习统计业务知识,指导企业正确纳统;加强信息收集,及时收集和整理企业信息,更新企业档案,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监测、预判……“企业管家”的到来,为企业送上了“最真情的服务,最坚实的援助,最精准的政策,最专业的指导,最及时的资讯”。
为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燕罗街道对选聘的100名“企业管家”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包括惠企政策、统计基础知识、亲清政企平台的应用等,通过考核后才允许上岗。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等领导领衔,还成立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台账管理机制、会议协调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统筹领导全街道企业服务工作。
企业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找“企业管家”
带着“真正让企业享受到优质服务”的目的,“企业管家”王宗林在爱企服务行动启动当天,联系了深圳市友利特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没想到,第一天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电话里介绍我是‘企业管家’后,还没聊几句,企业就说不需要服务,挂断了。”王宗林说,反省初次沟通的失败,他认为没有抓住企业的“痛点”,没能第一时间说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后来王宗林翻查资料发现,友利特成立于2010年,以生产全自动分切机、圆盘刀具、分切机配件、除尘设备为主,第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量58.5%,是增长势头较强的生产企业。经过反复翻阅《惠企政策制度汇编》,王宗林发现友利特符合不少惠企补贴政策。第二天,王宗林准备好友利特符合条件的惠企补贴材料,很顺利地与企业进行了对接,赢得了企业的信任。
与王宗林一样,“企业管家”在服务企业时总会碰到各种难题,但本着“与企业交朋友”的心态,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此前,深圳市泰和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了经济纠纷,严重影响生产,于是公司主动联系“企业管家”李上平请求协调。李上平联系了街道经统办、企服中心,并在街道司法所、综治办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很快解决了企业经济纠纷。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管家”就像一座桥梁,联系着街道和企业,倾听企业的需求,第一时间报告响应、跟进解决,真正做到了“以服务企业为天职”。
不少企业点赞道:“现在遇到困难,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企业管家’。我们只需要专注于生产,他们会帮我们协调解决问题,把最新的优惠政策送上门,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截至11月18日,“企业管家”共服务了500多家企业,走访企业3327次,受理企业诉求226宗,办理208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助力。
想企业之所想,“保姆式”服务彰显燕罗软实力
除了推出“企业管家”,今年以来,燕罗还深入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保权益、供要素,组建企业安置组,积极主动为企业寻找过渡厂房。想企业之所想,为企业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让优质企业留在燕罗、留在宝安、留在深圳,一直是燕罗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市、区、街道领导共走访企业321家次,有关职能部门走访企业504家次。其中,市、区领导走访企业51家次,街道领导走访企业270家次;街道主要领导召开企业纾困政策座谈会25场,共计走访企业182家;举办惠企政策专场宣讲会11场,分社区建立政策解答群4个,协调企业参加区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宣讲活动6场。
在各种走访调研中,燕罗街道了解到,不少企业深受产业空间不足的困扰,严重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为了留住辖区优质企业,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燕罗街道与15家重点企业开展协调对接。截至10月13日,街道与这15家企业对接了200余次,初步完成第一组15家安置企业“一企一案”的制定工作。其中,2家企业安置工作已完成,解决安置面积5588平方米,其他13家重点企业安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深圳市尖端科技有限公司称:“街道帮我们解决了5000平方米安置面积,这让我们对未来扩大再生产充满了信心。”
未来,燕罗还将全面核查分散在老旧工业区的产业及企业,对低产出、低价值以及产业链以外的企业进行清理或另外安置,腾出约10.64万平方米厂房用于企业安置。
当前,燕罗整街统筹工作正在高效有序推进。届时将形成12.2平方公里连片产业空间。华润微电子、长盈精密等一批市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开工,景旺半导体项目加快推进,礼鼎半导体、三诺智慧声谷等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这些项目落地体现出燕罗招商引资的硬实力。但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留住优质企业更考验政府功夫,推出“企业管家”等举措,无疑体现了燕罗的软实力,同时也发出了燕罗对优质企业的招商宣言:这里有亲清的政商关系,有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未来,燕罗街道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发展的“软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迸发,为攻坚区委“422133”工作主框架,助力“三城”建设,高质量打造古今辉映、产业引领、山水相融、智慧先进的燕罗未来之城作出应有贡献。(本文配图由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