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推窗见绿 满城见花 抬头见蓝

——甘肃玉门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徐 玮 谢 欢

□ 本报记者 李宏伟

初冬时节,景色宜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在甘肃省玉门市大地展现。远处,祁连冰川、昌马月亮湾自然风景区、赤金峡水利风景区、清泉玫瑰沟,一派旖旎的自然风光。近处,玉泽湖公园、玉泉湖公园、玉兴湖公园,清波荡漾、鸟鸣啾啾,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这几年环境大变样,遍地都是大小公园,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空气清新,环境舒适。”玉门市民王志成所言,也是该市人民的共同心声。

2014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多规合一”试点市县,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门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为重点,以环境执法、环境监测为手段,以总量减排、环评服务为保障,不断转变生态环境管理方式,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擦亮生态和谐的幸福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色是玉门的本色和底色,生态是玉门发展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门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响了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住在玉门市新市区的老人罗泽章见证了这十年玉门环境持续变美的过程。

生态好、环境美,这不仅是玉门人民的直观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

大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2017年的89.6ug/m3、33ug/m3下降到2022年的57ug/m3、26ug/m3。

水环境持续保持稳定。3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优良率达96%。

土壤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未降低且达到了考核要求。完成24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20个地块建立“一企一档”,推进24家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监测。

推动河湖长制“有能有效”

玉兴湖是玉门城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河道上杂草丛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家住玉门市玉门镇南门村的马兴帮坦言。随着河湖长制的实施,曾经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清水河。“现在有人管河了,河水清了,环境好了,大家都乐意在这里散步。”马兴帮说。

湖面芦苇丛中栖息的水鸟、野鸭,是水质优良、生态环境改善的例证,是玉门市十年来“护水、管水、用水”的工作印记,也是全面推进河长制卓有成效的缩影。

玉门市推动河长制由“有名”向“有实”“有力”“有效”转变,将全面推进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解决涉河涉水环境问题,加大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善河流生态环境管护机制,让青山共碧水一色。

十年来,玉门市设立各级河湖长145名,河湖警长17名。全面建立监督网络,完成26条河流、7座水库、7座湖泊划界任务,实现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全覆盖。

同时,持续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清理河道内各类垃圾、砂石料3700多吨,加固整治河堤107公里,疏浚河道100公里,修复和保护生态湿地3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9平方公里,全市水系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工程守护绿色幸福

走进玉门市玉门镇东线风沙口,一片苍翠。“目前,我们主要对2900多亩林地进行巡护,对防火和破坏树木等不良行为进行管控。”护林员赵玉青介绍说,他们在做好林木管护养护工作的同时,全面采取综合绿色防控措施,科学有效地防控病虫害,加大防火管控力度,确保林木正常生长。

玉门市通过水资源合理利用、三北防护林建设、沙化土地封禁、公益林管护等重点生态保护项目,构建“大网格、宽林带、多树种、高标准”防沙治沙体系,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市林地面积83万亩,森林面积74万亩,草原面积490万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九张清单”制度,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整治。对全市煤炭市场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投入280万元;改造城乡居民土炕、土灶、小火炉6246户;完成489家餐饮服务企业油烟管控和清洁能源改造任务。

如今,推窗见绿、满城见花、抬头见蓝,玉门市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科学布局厚植生态底色

十年来,玉门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25.39万亩,年均造林2.5万亩以上;天然林封育成林91万亩,草原种草改良431万亩,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国家级公益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恢复项目等工程,全面保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03万亩,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9.8万亩、湿地32.34万亩。

依托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完成防风治沙林及城乡绿化1123.8亩、农田林网建设187公里、高标准绿色通道建设130公里,形成了点、线、面协调发展的绿化生态系统。

十年来,玉门市将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全市累计种植枸杞24万亩,建设6个枸杞万亩乡镇、25个千亩枸杞专业村,百亩枸杞种植示范户达2000户。“玉门枸杞”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玉门枸杞小镇”被评为甘肃省首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区。据了解,玉门市还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800名,保持生态扶贫政策持续稳定。

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正成为玉门人民的生态福祉,护绿、爱绿、逐绿正成为玉门人民的共同追求。

2022-11-23 ——甘肃玉门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3844.htm 1 推窗见绿 满城见花 抬头见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