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琼芳 李 慧
近年来,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崛起,聚焦山区乡村发展,活化利用“古色、红色、绿色”“三色”旅游资源,着力推进产业升级、村集体富裕、百姓增收,通过数字生活体验平台的构建和引领,实现共同富裕,取得了乡村全面振兴标志性成果。
位于国家5A级景区楠溪江核心腹地的岩头镇,总面积223.16平方公里,人口8.9万,下设五尺、表山、鲤溪3个中心社区,辖46个村(社)。目前,该镇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张“国字号”金名片,并获得首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省级小城镇文明行动样板镇、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等荣誉,在全县同类单位年度考绩中取得“十一连优”。
坚持文旅兴镇
激发共同富裕活力
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岩头镇旅游产业起步很早。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到岩头镇下日川村、芙蓉村考察调研工作。2022年5月12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又来到岩头镇下日川村、丽水街专题调研共同富裕、文旅融合工作,对岩头镇活化利用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
基于此,岩头镇深入实施“12310”旅游发展路径,充分利用独特的“三色”旅游资源,突出文化赋能、品牌增值,大力发展“旅游+文化+音乐”产业,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渠道,切实将生态、文化本底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该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相继建成投用楠溪江滩地音乐公园、丽水街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2022年,该镇依托ROCKTOWN楠溪江音乐产业基地,强势推进楠溪江核心景区精品线打造工作,并同步开展丽水街、下日川、苍坡、芙蓉以及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五大攻坚行动,使经典景区村落焕然一新。下日川村狮子岩景区,两公里长的夜景灯光秀点亮了梦幻夏夜,音乐人家主题民宿处处体现出音乐元素,新升级的狮子岩饭店更加符合年轻人对于新潮时尚的要求;丽水街上新开业的文峰酒馆,迎来国内元老级民谣歌手王娟等一批音乐人驻唱表演,而不远处就是全市唯一一家以黑胶唱片为主题的“超级好厅”体验馆;苍坡古村新开设的水月堂书店儒雅文艺,芙蓉古村内的夜明珠广场成为表演宋戏、曲艺、现代乡村剧、钢琴等内容的演艺中心,让游客在古村之中有了更加丰富新奇的体验。
为了进一步打响“旅游+音乐”品牌,岩头镇还引入了浙旅、复星、COART麋鹿星球、怒放青春等知名旅游文化企业,相继引进和培育楠溪江东海、星巢、草莓、ROCKTOWN等四个知名音乐节品牌,创建楠溪江星巢音乐营、楠溪江COART艺术营,成功打造“四节两营”全年度音乐矩阵。特别是ROCKTOWN音乐节,既是“岩头镇”的直译,也有“摇滚小镇”的含义,成为专属于岩头的音乐标记。在朴树、李亚鹏等音乐影视名人以及小鬼王琳凯、逃跑计划等新生代音乐人的带动下,岩头已逐渐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音乐热门地、中国乡村音乐圣地。
与此同时,岩头镇着力打响“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夜游楠溪”“江南宋村”等多张文化名片。连续三年推出“夜游楠溪”系列活动,构建涵盖“夜游、夜赏、夜食、夜娱、夜宿”五位一体的乡村夜景和产业形态。特别是今年的3.0版本“音乐生活节”重磅来袭,音乐比赛、艺术展览、昆曲实景演出、美食市集等全方位体验类产品精彩纷呈,短短两天吸引旅客2万多人。芙蓉村启动艺术家驻村计划,开发“夜光长塘街”、乡村公益集市、“宋韵楠溪夜”文博会等多个项目,年均游客量超30万,旅游总收入80万元,让千年古村焕发新生机。红色旅游同步推进,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升级为浙南红军小镇,列入百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浙江红色根脉打卡地,成为延续红色基因、传承先烈精神的新晋热点。
文旅产业发展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还让一系列荣誉纷纷花落岩头。去年以来,岩头镇成功获评“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楠溪江乡村音乐慢都”被列入省文旅“金名片”培育名单,《打造楠溪江乡村音乐慢都,助推山区共同富裕》成功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筑梦山水间·楠溪江畔的诗和远方》专题片,代表永嘉形象在浙江卫视新闻联播播出;岩头古镇楠溪韵味精品游获得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苍坡村入选首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芙蓉村摄影器材馆、民俗馆、瓯瓷馆入选全市第一批乡村博物馆。
坚持多方合力
增强共同富裕动能
随着文旅市场蓬勃发展,岩头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整合多方力量打出组合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搭上文旅共富直通车。
通过“四节两营”“夜游楠溪”等一批特色活动,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该镇域内始终保持较高的客流量,特别是音乐节、国庆等重要时间段,本地民宿一房难求,楠溪第一楼、楠溪小厨等周边酒店和农家乐餐馆更是宾朋满座,络绎不绝。如去年4月为期两天的楠溪江ROCKTOWN音乐节,吸引来自全国的年轻乐迷近2万人次,门票直接收入1500多万元,带动农特产品、民宿、农家乐等消费1.35亿元。因此,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群众主动发展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全镇共有民宿、酒店150家,床位2500张,能够真正让游客做到“日游楠溪江,夜宿桃花源”。
借助楠溪江COART艺术营、艺术驻村计划等项目,提升群众就业能力。组织开展艺术创作、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培训实践,共覆盖30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知识技能素质,并创造各类就业岗位3500余个。引入了江南联合创意社区团队,挖掘芙蓉古村的传统丝竹灯笼之美,通过村民自制手工特色灯笼,在扮靓古村的同时,为村民带来直接利益超75万元。
各类文旅项目的实施,让原本荒废的老屋、土地成为农民增收新的“聚宝盆”,让更多村民享受“躺赚”效益。岩头镇创新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1+9”政策体系,以出租、联营、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农房等资源。今年以来,狮子岩音乐人家、乡村度假微目的地等项目带来的房屋流转,为村民增收425万元;芙蓉村累积流传农房60间、土地120余亩,创造集体收入1000余万元。
同时,积极发掘致富“领头雁”,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群众增收能力。如县人大代表、有着“麦饼西施”美称的周阿珍充分利用电商直播优势,积极带动村民农产品销售。塆里村回乡创业大学生陈香伟打造全链条可视化的阳光农场项目,为农户提供从种植到种、采、收、新媒体销售的全套服务,让塆里村成功获评“省级科技示范村”,去年全村水果产量530多吨,产值达1200多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家门口就业10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8万元。
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下,今年1月~9月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906.87万元,同比增长22.9%,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居达11个,总收入超五十万元的村居达23个。
坚持全面进步
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共同富裕不仅是要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更要让生活的方方面面好起来。一直以来,岩头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让更多群众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聚焦全域环境整治,焕发城乡秀美新姿。加强镇城区秩序管理,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查处跨门经营、流动摊贩、违规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挂等现象,镇区内街道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大拆大整”“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工作,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存量危旧房整改、脏乱差整治等任务,推出“村村擂台”农村保洁月度评比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圆满完成省级环保督察、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治,实现镇域环境精彩蝶变。美丽创建增姿添色,共创成美丽庭院市级示范户127户,整治美丽田园6900亩,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43个、市级样板村4个,苍坡、溪南等村的艺术稻田画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聚焦公共服务供给,实现民生普惠均衡。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推进文化礼堂全覆盖,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70余场,打造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个;新组建“楠嫂”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全镇共开展志愿活动百余场。加大社会保障扶助力度,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覆盖面,发放低保、高龄老人津贴、残疾人困难补贴等各项资金1440.1万元,规范运行残疾人之家,有序推进“六分六统”养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狠抓疫情防控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好疫苗接种、防控演练、核酸扩面等各项要求,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保持自身辖区“零疫情”。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构建长治久安格局。狠抓基层网格建设工作,以“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为契机,建立完善网格考核制度,全镇总网格数调整为63个、微网格调整为327个,网格队伍积极开展格内矛盾纠纷、流动人口、涉疫人群等排查,“平安哨兵”发挥重要作用。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健全完善岩头镇综合治理“四个平台”,建立“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上半年共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446件,按期办结率100%。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完成省、市、县各级领导对文保单位的督查整改工作26次,日常排查整改文保隐患点746个;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所有隐患点均已整改到位。
坚持通盘谋划
谱写共同富裕新章
在今后的工作中,岩头镇将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杭州亚运会举办与杭温高铁通车两大历史性机遇,主动接轨长三角、融入“双循环”,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做山区绿色崛起的领头羊、全域旅游的引领者、旅游富民的示范生。
加强文旅融合,提升休闲产业品质。深入实施“12310”旅游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春风楠溪小镇等续建重点项目,加快引进植入高端业态,加快推进第三批艺术驻村、红十三军大型红色实战实景演艺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接待能力更加时尚化、优质化、精品化。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配合办好楠溪江星巢音乐营等大型文旅活动,推动岩头镇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连续增长。
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环境整体优化。继续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日常保洁、城镇管理等重点工作要做到制度化、长效化,严防反弹回潮。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拆违治违、河道综合整治、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强村庄公共设施长效运维,推广“红黑榜”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推动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不断优化村居生态环境。
加强民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回应群众所想所盼,推动县二医迁建工程、岩头镇城区路面提升工程、污水处理站扩建等项目早日建成。根植精神文明,打造文化礼堂“一村一品”文化新亮点,深挖先进人物典型,激活榜样力量;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厚植“文明有礼”底色。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30万元以上及经营性收入14万元以上。
加强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固本强基。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2.0”建设,迭代升级“141”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压紧压实一线责任,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加强矛盾排查,追踪化解进程,跟进后续情况,保证矛盾真化解、不复发。持续加大交通、文保建筑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力度,加快“智慧消防”建设,坚决遏重大、控较大、减总量。开展村(社)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规范提升避灾场所9处,全面增强基层防汛防台应急能力。(本版图片由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宣传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