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贞海
□ 俞 萍 吴 璇 倪 晗
回望过去十年,浙江省金华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金华开发区”)聚力建设新城市、大力发展新产业、全力布局新赛道,致力让“产业新”成为金华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让“百姓富”成为金华开发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产、城”融合发展成为金华开发区的鲜明底色,实现从发展量变向发展质变的华丽转身。
2022年,截至8月底,金华开发区GDP总量达184.11亿元,增速4.5%,排名位列浙江省金华市第二。
十年磨一湖:
从改造一个湖到再造一座城
波光粼粼、白鹭翩飞,湖海塘早已成为金华人心中的“小西湖”。然而,多年前的湖海塘却没有这样的宜人美景,从“脏乱差”到“绿净美”,湖海塘的变身从十年前开始。2013年5月13日,养猪场沿路一座老水塔顺利拆除,标志着湖海塘改造工程迈出第一步。通过实施清淤工程、扩大水域面积、建设美丽湖岸等举措,金华开发区把一座人人避之不及的脏臭小型水库打造成了美丽河湖样板。这一蝶变,不仅让湖海塘“脱胎换骨”,也开启了“环湖造城”的新时代。
“拆迁后依然住在湖海塘边,日子是越过越幸福。”湖海塘区块是陈女士一家开启幸福新生活的居所。如今,这里已成为品牌房企的聚集地和抢滩地,大批设施齐全的高品质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学校、商务办公区、行政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应有尽有。
2021年5月,陈女士所在的和悦社区成为浙江第三批未来社区试点工程。当“未来”一词和人们安居乐业的“社区”相结合时,一幅多元驱动、活力无限的未来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湖海塘西岸的精彩才刚刚开始。随着湖海塘整治提升,湖底隧道、金创绿谷、人工智能岛等项目一一推进,湖海塘西岸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城南区开始落子行棋。项目定位“科创中心·智慧西岸”,锚定共同富裕示范、低碳科技特色定位,打造产业创新引擎、城市更新样板、产城融合标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现新城、十年大跨越。“十年磨一湖”的故事将在湖海塘西岸接续上演。
在片区综合开发引领下,金华开发区将一边加快推进江南区块片区化改造,提速玉泉溪中轴线、沿江功能区、秋滨老工业区用地更新,启动湖海塘以西区块、双溪西路两侧区块、秋滨区块建设,重点打造“一横”——沿江产城融合带和“一纵”——中央创新带;一边加快金西文旅康养新城建设,以打造“长三角一流大健康新城”为方向,加快“医药+农旅+食品加工”的多要素融合,复兴汤溪千年古城。
十年磨一镇:
从产业集聚地到产业新高地
单间每月租金550元,套间每月租金800元,每月客房租金收入万余元。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秋滨街道蟠龙村村民高师傅过上了“包租公”的日子。蟠龙村中间路段的店面都已租完,自发形成了村内小商圈。
一切变化,源自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依托汽配摩产业集聚基础,2014年,金华开发区谋划建设10.18平方公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核心区为3.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小镇。2016年,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在经历一次次谋划升级和关键落子后,小镇吸引了以零跑为代表的整车生产企业,以今飞、万里扬、东风齿轮、衡远、康迪、鹰王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和动力电池、轮毂、变速器、驱动电机、LED车灯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特、从特到精,一个集汽车制造与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工业旅游于一体的“长三角现代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逐步成型,仅一街之隔的蟠龙村自然而然成为生活配套区。
特色产业小镇给蟠龙村带来人流和岗位,该村成为特色产业小镇的生活配套区,村民成为房东和产业工人,产业工人一到下班时间就涌进村里成为住户。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正一步步打造“人、城、产、文、景”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
作为金华市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数字经济的先发地、高新技术创新的新高地,近年来,金华开发区集中区位优势,打造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中央创新城三大产业平台,百亿级大健康、五百亿级数字经济、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正加速集聚。
金华开发区将紧扣浙江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目标,通过实施“12345”工程,致力打造产业新高地的同时,加速推进高质量产城融合进程——
以湖海塘城市客厅为核心,打造1个投资体量近500亿元级增长、科创能级大幅提升的浙中科创新高地——中央创新城;
做大做强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两个“万亩千亿”平台,力争两大平台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小镇、互联网乐乐小镇、康养小镇3个省级特色小镇,加快主导产业集聚;
以山嘴头、西关、和悦、海棠4个未来社区建设为引领,实现全域未来社区化;
加速更新双溪西路、金华商城、秋滨老工业园区、汤溪千年古城及罗洋片区5个片区,打造一批大体量的投资项目,实现产业、空间、人口等多维度的系统优化。
十年磨一村:
从美丽小风景到共富大图景
这段时间,汤溪镇越溪白鹤村的小陈一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晚稻收割做准备。今年他们家的920亩晚稻长势良好,预计亩均可收稻谷450公斤左右。
作为村里首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小陈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2015年以来,她经营的家庭农场农特产品总销售额年均增幅基本保持在10%左右,产品从最初售卖自家的大米、土菜籽油、香肠,到现在整合了诸多周边优质土特产。今年,她还与杭州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打通了金西农特产品与大公司的采供渠道。
“是农旅融合发展给我们创造了机会。”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研学游、民宿、农家乐,小陈的家乡越溪白鹤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小火车、小坦克、体验割水稻、田野卡丁车……今年,该村立足“每月推出大项目,每周都有小变化”,通过不断优化项目,力争将村庄发展从“流量时代”转向“留量时代”。目前,该村建有18家民宿、4家农家乐。民宿的发展让越溪白鹤村的旅游从“小玩半天”向“小住一晚”转变,不仅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也让更多村民鼓了腰包。
越溪白鹤村是金华开发区以农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样板和缩影。近年来,金华开发区通过“旅行社+美丽乡村+基地”开发模式,还打造了“童话稻田公园”派溪童村、“金华小九寨沟”山下村、“红色廉政教育基地”上境村、“莲藕莲花采摘基地”下周村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迎来井喷式增长,农旅融合要素资源更加活跃。
接下来,金华开发区将深度谋划“产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积极培育1个~2个数字乡村、3个~5个产村融合示范村;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化、机械化、合作化发展,大力发展旅居康养、运动休闲、乡村度假、研学旅行、影视文化等美丽乡村经济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描绘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幸福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