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贞海
□ 黄舒妍
“本来我需要承担118.9万元的医药费,现在只要付38.4万元,减免了一大半,真是帮我们全家渡过了难关。”近日,因病就医的市民吴某在享受了“浙丽保”的报销待遇后,很是感激。
为解决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难题,浙江省丽水市自2021年起推出了“浙丽保”,并在建立政府引导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集成打造了“浙丽保”应用,利用数字化实现了商业医保事前精准匹配、事中即时结算、事后智能分析,有效减轻了山区群众高额的医疗费用负担。目前,已有45.95万人次因“浙丽保”获益。
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
“浙丽保”应用只是丽水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现代化新丽水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座浙西南革命老区城市从发展大势出发,围绕实现生态层面从生态保护到价值转化、生产层面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生活层面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三大跃迁”目标,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之花已结出累累硕果——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核算、可评估、可交易的“天眼守望”综合智治应用;通过创建全市农资进销、主体生产使用和农产品检测等实时监控智能预警模式,实现农业监管执法、服务全流程精密智控量化闭环的“肥药双控”监管应用等数字化改革成果,都成为生态产品价值重大改革的催化剂。
丽水一直致力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倍增、高效转化、充分释放。生态层面的跃迁催生出了众多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则离不开生产层面的创新驱动。近年来,丽水的数字化改革尤为注重发挥人才与科技的力量。
归国华侨潘先生自回到家乡后,便在青田“聚才赋能”智选引才应用系统上提交了人才申请表,经审核和考核后获得了西点导师证。凭借该证,他一年来开设了5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00余名,新增就业岗位35个。在个人评价体系中,潘先生凭借优异的积分成绩,升格为E类人才(博士同等待遇),并成功申领创业补助10万元。据了解,该应用上线以来,已引育特色技能人才11,500余名,带动就业4000人。
智慧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除了靠数字化引育人才外,丽水在生产数字化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某集团自主研发的AI EHS智能识别安全生产系统,以AI智能识别技术重构工业智能安全决策生产,不仅提升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也开启了企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安全生产”的协同创新模式,是企业界积极参与数字化改革的优秀典型。
不仅赋能生产,丽水还借助数字化改革使智慧生活更加触手可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噪音污染、秸秆焚烧、餐饮油烟污染等问题,曾是困扰市民的烦心事。上线“i丽水”城市管理平台后,市民只要遇到以上问题,即可拿出手机拍一拍,通过“i丽水”上报。平台会根据任务类别自动派发至具体业务部门进行处置,并实时反馈处置结果,从而有效实现了丽水“城市病”的全民共治、高效协同。“我之前碰到渣土车在城区道路运输不规范,遗洒滴漏渣土,影响了道路卫生,后来我就随手拍下上传到城市管理平台,没想到很快这种情况就没有了。”市民陈女士对这个应用很是满意。截至目前,通过该应用,已触发事项10,830件,正常办结10,379件,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
细微处服务民生
花园码“一码通丽水”系列场景应用也是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数字化改革项目。以往群众出行需要带很多证件、做各种登记。有了花园码后,群众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便能实现“健康档案随身带”“办事材料免提供”“公交出行实时查”等便利。目前,该应用已在全市发码94,166张、扫码总量达4333万余次,有效破除了民生生活“万码奔腾”乱象。
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2021年10月,丽水上线了“司法公正在线”应用系统。当事人可在应用系统上提出意见,专办人员每日查看,并在3日内统一答复,督察室也会全覆盖回访,形成监督的完整闭环。目前,该应用的回访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全市涉诉信访量也同比下降60%。除此之外,“银龄卫士”“缙情帮”“易居通”等应用也是丽水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体现。
风起之江澎湃势,潮涌处州万象新。丽水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打造了一系列富有鲜明山区特色的重点场景应用,赋能助力“三大跃迁”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