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成 静
□ 魏 博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科技信息、城市和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交通辐射京津通达全国
十年来,河北省持续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共完成投资9302.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全面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该省铁路总里程8033公里,居全国第2位,其中高铁1698公里,路网密度4.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京张高铁投产,京沈客运专线建成,京雄城际铁路运营;京唐城际、邢和铁路即将建成通车;京保、京涿开通通勤列车,雄安50分钟到达北京,19分钟到达大兴机场,“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形成了辐射京津、通达全国的互联互通铁路网络。
十年间,河北省新增公路5万公里,总里程达到20.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3329公里,达到8084公里,居全国第4位。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全面打通,新建京雄等高速公路4条,对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达到9条,与京津连接道路达到7条,京津雄“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十年来,河北省新增港口泊位112个,总数达到242个,年设计通过能力新增5.7亿吨,达到11.3亿吨,居全国第3位,港口货物吞吐量12.34亿吨,居全国第4位。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2位。
另外,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已投入运输机场6个,在建1个;全省拥有通用机场19个,已具备一定规模。
记者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合理、货畅其流,物流业产业集群取得快速发展。十年间,河北省社会物流总额从7.4万亿元增加到8.2万亿元,增长11.2%;物流业增加值从2253.1亿元增加到6197.8亿元,增长1.75倍,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全省A级物流企业达到138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9家,10家仓储企业达到了国家星级仓储企业标准。唐山、秦皇岛、沧州、石家庄、保定、邯郸等6市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唐山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和石家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列入全国70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十年来,河北省水利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468亿元,较2011年增幅达4.9倍。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配套工程全部建成,受水区128座水厂全部实现水源切换,2014年以来累计调水160.7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3000万。2172万农村居民喝上优质的引江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6.1%,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2%。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成通水,2013年以来累计引黄调水70.85亿立方米,对沿线农业灌溉和白洋淀、衡水湖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流域防洪体系不断完善。雄安新区防洪工程全面启动,南拒马河、白沟引河右堤、萍河左堤、新安北堤等6项工程主体完工,西北围堤正加紧建设,起步区防洪圈基本具备了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承德双峰寺水库已建成蓄水,承德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对4座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及779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共治理285条(段)、3650公里河流;国家批复的124处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全部完工。
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安全可靠。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电力装机容量11,078万千瓦,居全国第9位,其中水电182万千瓦,火电5424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总规模达5863万千瓦。输电线路里程增速斐然,500千伏输电线路14,757公里,1000千伏输电线路2692公里;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张北至雄安新区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顺利投运。低碳奥运专区建成,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列入中科院先导A专项的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容量全球第一。
此外,河北省已建成天然气投运长输管线147条,省内全长8877公里。国家气源干线神木-安平(平山-鹿泉段)已贯通,中俄东线南段河北段、新天公司唐山LNG项目及外输管线、神木-安平(鹿泉-安平段)等重点气源干线正在加快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从网络设施看,河北全省已建成光纤长度230万公里,5G基站5.2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从算力设施看,该省在用大型以上数据中心42个,标准机柜数超过51万架,服务器规模超260万台,算力总规模约13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从融合设施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高端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活跃,增长迅猛。从创新驱动看,全省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90家,其中省级739家,国家级51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近年来,河北省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石家庄市地铁1、2、3号线开通运营,里程78.2公里。城市道路市政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完成4591公里,市政老旧管网改造7151公里,打造“四化”样板示范街道397条,新增公共停车位51.7万个。
污水处理提标及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全省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10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064万立方米/日,其中137座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高于一级A标准,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形成的根源;垃圾收集焚烧发电实现并网发电量逐年提升,有效提升城市污水和垃圾收集能力。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截至2021年底,河北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6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3.7%。全省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31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0%。累计建成垃圾焚烧发电设施63座,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0%。全省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7.1%,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7.1%;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5.3%;拥有19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112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