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施文郁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是我国第十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是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所在地。这里叠加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政策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普新区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推进,让对外开放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金普发展的“最大增量”,实现更高质量、更高速度的“双高”领跑。金普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凡介绍说,十年来,金普新区在辽宁省、大连市的经济发展中确立了重要战略地位,主要经济指标占大连市的1/3、辽宁省的1/10;工业占大连市的1/2、辽宁省的1/9;外贸进出口占大连市的65%、辽宁省的40%,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围全国城区经济50强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强区”。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金普新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成为大连对外开放最前沿和新兴产业聚集区。十年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8.8亿美元,平均增幅47.1%;引进省外内资2882.2亿元,平均增幅15%。近三年,围绕打造“项目浪潮年”“项目服务年”“营商环境提升年”,金普新区组织开展各类招商活动7576次,累计签约日本电产新工厂、斯凯孚轴承、克诺尔汽车零部件、国创氢能、大连数谷等富有时代感的项目797个,平均增速53%,总投资额达1万亿元,平均增速42%。
产业升级动能转换。金普新区咬定目标、加压奋进,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着力拓展“四湾十四园”产业发展新空间,聚焦逍遥湾、普湾、金石湾、北海湾开发建设,“链”式布局14个特色园区,全力推进大连现代农业产业中心、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构建以“智造”为引领的“433+1”现代产业体系,激发“老字号”活力,提升“原字号”价值,增强“新字号”动力,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等方面成效明显县(市、区)”,先后获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绿色工业园区等荣誉。重点抓好“数字谷、智能造、未来车、国际芯、北硅谷、智慧脑”建设,发力元宇宙、智能终端、绿色低碳等发展新赛道,致力成为东北第一工业百强区、东北第一瞪羚集聚区、东北第一专精特新专区、东北第一智能网联区。
外资外贸“双轮驱动”。金普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的指示精神,深耕日韩、巩固欧美,高水平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战略高地。全面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年间累计进出口总额3353亿美元,先后引进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投资建设近百个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机遇,以获评全球最佳自贸区排名第三和亚太地区冠军为新起点,提高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质量。2021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亚洲开发区(园区)投资价值百强榜前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金普新区提升效率、加快速度,做到“无事不扰、有事担责,有问必答、有错必究”,全面叫响“山海关不住、投资到金普”城市品牌。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权限一放到底,政务服务事项100%容缺受理。建立“一窗受理综合平台”,“证照分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金普新区“惠企政策服务平台2.0版”正式上线,在东北率先应用“政策计算器”,精准速配各类惠企政策10,000余条。设立金普一号“马上办”专线,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创新+贴心”服务带来的是2021年金普新区全域市场主体突破21万户。在自贸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简化施工手续、商事制度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六个方面出台“金十条”扶持政策,致力打造全国一流投资区。
据了解,金普新区将2022年确定为“双高发展领跑年”,瞄准经济总量占据大连市“半壁江山”的目标,唱主角、挑大梁,扛起东北第一强区、全国一流新区大旗,为大连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贡献“金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