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草原儿女心向党 幸福路上谱新篇

陈巴尔虎旗:党建引领生态绿色发展

草原风景美如画

天下第一曲莫尔格勒河

草原万马奔腾奇观

冬季那达慕

□ 于 水

□ 本报记者 刘 念

陈巴尔虎旗地处号称“北方游牧民族摇篮”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莫尔格勒河从东北向西南蜿蜒如蛇行在陈巴尔虎草原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的干部群众一心一意抓党建跟党走,勇于担当作为、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有方向、项目增活力,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幸福的草原牧区新时代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激活“红色引擎” 凝聚时代力量

草原深处党旗飘

八月的内蒙古草原绿茵如毯、水草丰茂、令人神往,在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尔苏木萨如拉塔拉嘎查(村)草原深处有一顶巨大的蒙古包,51面曾飘扬在草原上空的五星红旗被整齐地收藏在玻璃展柜中。蒙古包的墙上展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展,主席台上定期播放红色电影和党中央政策的新闻片……这里就是陈巴尔虎旗金骄蒙源党员群众教育基地。

群众教育基地负责人布仁巴雅尔是一名制作蒙古包远近闻名的“能人”,更是一名从小听着母亲唱红歌长大的共产党员。7年来,布仁巴雅尔将每一次更换下来的国旗编码收藏。他说:“每一面旗帜上都镌刻着中国共产党指引人民走向幸福的发展印记,看到五星红旗,我心中前进的方向就更加明确,奋斗的动力也更加强劲。”

布仁巴雅尔不断发挥萨如拉塔拉嘎查“党员中心户”、金骄蒙源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骄蒙源公司”)党员群众教育基地等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带动周边牧民群众加强学习,第一时间将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与法规传播到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他在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还像“头雁”一样,在牧区党员群众党性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带动牧民脱贫致富、草原生态恢复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金骄蒙源公司实施了“党支部+企业+牧户+就业”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模式,建设起金骄蒙源传统文化展示和非遗文化展示基地。基地内设置就业岗位,重点扶持低收入牧民,布仁巴雅尔手把手给他们传授制作传统蒙古包、民族手工艺品和传统奶食品的技艺,帮助低收入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在他的带领下,金骄蒙源萨如拉塔拉嘎查的牧民们也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

据记者了解,像布仁巴雅尔这样的党员中心户在陈巴尔虎旗共有138户。他们分散居住在草原深处,或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或成立合作社引领牧民脱贫致富,或联合驻地官兵守望着草原守卫着边防,或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促进牧民发展振兴。他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牧民意见、参与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牧区建设……犹如一个个健康搏动的细胞,将红色基因渗入草原儿女的血液、融入草原民族的血脉,让鲜艳的党旗在草原上高高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陈巴尔虎旗委、政府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强三优”工程和“揭榜领题、破解难题”任务落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六个一”先锋领治行动,着力构建责任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先锋力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为高质量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陈巴尔虎旗委书记赵建波对记者说:“我们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上下协调、联动高效的责任体系,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以形成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健全完善旗本级、苏木镇、嘎查社区“三级联动”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责任体系,建立处级领导包苏木镇联系嘎查社区、苏木镇党政班子成员包嘎查社区入户、嘎查社区“两委”成员兜底到户、嘎查社区网格员覆盖到人制度,在“最强党支部”建设、疫情防控、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做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广大党员模范带头,从而推动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全面升级。”

据介绍,陈巴尔虎旗坚持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五联”方式,推动不同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形成了区域化党建融合发展新格局。组织全旗7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旗单位党组织与17个属地社区党组织互联互动,从民族团结、意识形态、疫情防控、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重点岗位选派旗直机关党员负责人作为社区兼职委员,采取“社区+机关”“专职委员+兼职委员”模式,夯实了社区“大党委”工作力量。

文化旅游产业浓 民族特色食品香

守护生态绿色发展

秋日时节,天气转凉,草原旅游最佳季节已过,但是在莫尔格勒河畔,游客仍然络绎不绝,争先打卡拍照……

近年来,陈巴尔虎旗委、政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上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国内一流草原景区为目标,以游牧文化为核心文化内涵,依托莫尔格勒河自然景观,积极申请打创莫尔格勒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据了解,莫尔格勒河景区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以莫尔格勒河流域为中心,呈东北—西南走向狭长分布,总规划面积201.5平方公里,总投资5.4亿元,其中新建主体及景区配套工程4.3亿元,莫尔格勒河周边生态修复约1.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2座,观景平台3处,景区大门1座,新建景观雕塑40座,生态停车场7处,广场5处,驿站1处,智慧旅游系统1套,95公里围栏,采购运营车辆112辆、实施景区环线周边32家牧户外观提升工程。以景区内32户牧民为示范,搭建牧旅融合平台,游客通过住蒙古包、赏草原风景、品蒙古美食、听“风吹草动”,深度体验游牧文化魅力,助推牧民增收,以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该景区已成为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最具代表性景区和“内蒙古网红打卡地”。

陈巴尔虎旗委宣传部长姚家义向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道:“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呼伦贝尔市委提出的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要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加强规划引领、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精品线路和完善设施、提升功能、打造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品牌的同时,不断丰富拓展景区旅游项目、打造文化展示平台,让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为陈巴尔虎旗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该景区依托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草原文化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立足于莫尔格勒河生态保护,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实现冬季旅游常态化,将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打造为世界级草原旅游目的地,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打造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

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在渐浓的秋意渲染下,草原慢慢褪去盛夏的绿……

在陈巴尔虎旗百合利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浓郁诱人的奶香扑鼻而来,晾晒架上摆满了刚出炉的奶豆腐、奶皮子、奶干等奶制品。“纯手工的奶皮子会散发特有的奶香味,色泽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有分布均匀的蜂窝凹痕……”工人娜娜一边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只见她熟练地将架子上排排奶制品逐一翻面,这些奶制品待10个小时自然冷却后,将进行分类、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我们新推出了奶锅巴这款产品,消费者非常喜欢,供不应求。”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布日其其格拿起奶锅巴,“我们公司每天在嘎查牧民收奶近2吨,用于制作各类奶制品,每个月牧民家庭都有几千元至2万元不等的收入,带动周边的牧民逐渐富起来了。”

多年来,陈巴尔虎旗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索推动牧区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奶业振兴,民族传统奶制品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抓好奶源基地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等重点任务,不断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牧民增收,实现奶业振兴。

为促进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专精特新”民族传统奶制品示范基地,陈巴尔虎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全旗民族传统奶制品创业园,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看到,建筑总面积为5359平方米的创业园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即可全部交付。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创业园由8个标准化生产车间、检验研发区、产品展示区、电商销售区、办公区等区域组成,具有牛奶初期检测、奶制品成品检测、营养分析和新产品研发等功能,将打破当前奶制品市场瓶颈,拓宽地方特色奶制品销售渠道,打造产品质量优、特色浓、品牌强的民族传统奶食品输出基地,不断提高民族传统奶制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东乌珠尔苏木党委书记吴雪光告诉记者:“创业园建成后,不仅将给当地的群众提供50个就业岗位,还会带动奶制品小作坊和奶户合作化经营抱团取暖,由‘小散低’向‘精优强’转变,做到统一生产、统一检验、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不断做大做强奶业文章,全面推动奶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奶业振兴、乡村振兴。”

旗委书记赵建波充满信心地表示:“实干笃行谋发展,拓帆起航向未来。立足“天堂草原·天鹅故乡”的绿色自然基底和‘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共产党员的担当作为,陈巴尔虎旗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效路径,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本版配图由陈巴尔虎旗融媒体中心提供)

2022-10-19 草原儿女心向党 幸福路上谱新篇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2749.htm 1 陈巴尔虎旗:党建引领生态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