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公 欣
2022年10月16日,是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7时50分,记者乘坐的大巴从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驻地准时开出,车子缓缓前行,一路伴随着满车记者们激动且期盼的心情,顺利到达了举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的场地——北京人民大会堂。
“能有这样的机会在开幕会现场见证历史,真是太高兴了!”在人民大会堂前排着长队等待安检入场的中外记者群里传出来不少类似的感慨声。大家装备齐全,或用手机,或用手持拍摄云台,或用单反相机,一路从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拍摄到二楼观众席,用心记录着这令人难忘的每一帧珍贵画面。可以想见,很多关于党的二十大的精彩新闻产品也会在这里产生、落地、传播。
而在记者眼中,人民大会堂外迎风飘扬的红旗,大会堂内主席台上醒目的党徽,更像是一种庄严的宣告: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必将在党的历史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午10时,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开始。大家纷纷收起自己的拍摄装备,用端正的坐姿和庄重的心情去感受和迎接这一盛大时刻。不到两个小时的开幕会,人民大会堂里一次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二十大报告里的很多关键语句特别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坐在记者旁边的同行老师由衷地感叹。
正如二十大报告所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件大事,每一件都无比重要,每一件都是“国之大者”。“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新时代伟大变革到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到高水平对外开放,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到增进民生福祉……二十大报告带领我们穿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时光,见证了我们党这十年来的历史自信和光辉历程。
开幕会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门口的人流中,不少代表也向记者们讲述起自己参加开幕会的直观感受和对二十大报告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令人倍感振奋,更深知作为党代表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求实创新,拼搏奋进,以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新时代的实干实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名代表说。
在回程的途中,翻看手中刚刚拿到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记者激动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二十大已经启幕,过去十年,我们党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如今,新蓝图铺开了,新号角吹响了,新征程开启了;展望未来,我们必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