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才观洞庭千里波 又食香米龙虾宴

——湖南益阳市南县稻虾小镇高质量发展纪实

南县万亩稻虾标准化种养基地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左二)调研南县金之香稻虾基地规模种养结合新模式,并听取湖南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光(右一)汇报该公司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创优发展愿景。

生态美味南县龙虾宴

中国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大米品牌——“今知香”南县稻虾米

南县南洲稻虾小镇生态稻虾第一村稻虾园

□ 王晓辉 李志红 李洋洋

“洞庭明珠,生态南县。”南县地处湘北边陲、洞庭湖区腹地,是全国唯一人工围筑而成的湖区纯平原县,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83.75万亩。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南县草龟、中华鳖、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先后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中国挂面之都”美称,2014年被国务院纳入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

作为湖区农业大县,南县通过做好农田建设统筹文章,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织就湖区现代农业锦绣图。2020年,南县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南县南洲稻虾小镇被授予第二批省级特色农业小镇。2021年,南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稻虾),南县小龙虾被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南县稻虾米”获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金奖、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金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食品行业类特等金奖。2022年,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与会领导专家实地考察了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县政府主要领导在湖南省春耕生产暨耕地抛荒专项治理现场推进电视电话会上就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典型发言。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如今的南县,宛如洞庭湖畔的璀璨明珠,一幅幅富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实 田畴沃野绘丰景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

“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我县是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更要有清醒认识,为国家多做贡献。”南县县委书记罗讯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近年来,南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三增”目标。

南县农业发展班子强、人心齐。

坚持高位推动抓农业。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今年夏天,南县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全县上下全面动员,县、乡、村“三级书记”身临一线、靠前指挥,全体县级领导深入乡镇、村组一线,调研、指导抗旱救灾等工作,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各尽其责,切实解决群众因旱情面临的实际困难。南县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出动抗旱劳力41,368人次,出动送水车辆92台次,出动抽水设备33,440台次,将旱灾损失降至最低。

坚持强化机制抓农业。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对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作出明确要求,集中资源和力量,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精准谋划抓农业。在总体原则上,明确要求高标准农田必须用于粮食生产;在治理内容上,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小田改大田;在项目布局上,坚持与稻虾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同时,着力打造5个高标准农田示范片:茅草街镇万亩双季稻示范片、中鱼口镇白吟浪村农文旅融合示范片、三仙湖镇稻虾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片、青树嘴镇水环境治理示范片、浪拔湖镇特色高效农业生产示范片,让农业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甜头、农村更有奔头。

南县农业发展潜力足、空间大。

南县耕地面积93.11万亩,近年来增加6.67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59.77%,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4.82%,比全省高出20个百分点。

为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稻虾产业发展,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南县创新推进“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生态平衡”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模式,围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处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地表径流综合治理、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被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地区”,成为湖南省唯一试点县,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打出了一套绿色发展“组合拳”。

南县农业发展亮点多、成效好。

“南县草龟”“南县中华鳖”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县小龙虾”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评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洲稻虾米”“南县稻虾米”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克明面业获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联合国全球供应商;顺祥食品被认定授牌“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农业,正走出铿锵的步伐。

2021年,南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10.3%,位居益阳市第2位,成功跻身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30强。

产业特 虾肥稻香美名扬

才观洞庭千里波,又食香米龙虾宴。到南县品香米、吃龙虾已成为周边县市居民的一种新时尚。

“我们要叫响‘洞庭八百里,南县稻虾米’‘南县小龙虾,四季都有恰’品牌,保护最好生态,生产最好大米,打造国际顶级稻虾产品品牌。”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钟剑波说。

近年来,南县围绕湖南省特色小镇发展要求精心谋划,坚持“发展有规划、功能布局好,产业有规模、示范带动好,加工有龙头、品牌形象好,三产有融合、致富效果好,建设有特色、镇域环境好”的“五有五好”标准,规划布局稻虾小镇,形成了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稻虾产业链。

据了解,稻虾小镇总规划面积4.95平方公里,位于南洲镇,地处洞庭湖畔,北与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连,西接常德市安乡县,东临岳阳市华容县,东距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岳阳70公里,南离省会长沙140公里,北至长江黄金水道30公里,区位优势良好。稻虾小镇的建设,唱响了产业发展新篇章。

田养虾、虾促稻,稻虾双丰收。

小龙虾不吃稻苗,专挑田间杂草和水生生物,常见的稻飞虱、螟虫就是可口的美味。小龙虾在稻田里不停地翻动、觅食,起到了松土、活水、通气的作用,让产出的“稻虾米”品质明显优于一般稻米。

秋收时节,稻田一片金黄,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稻虾养殖,每亩可产出300多斤小龙虾,一年可卖3季;生态种植的稻虾米,亩产达1000多斤,价格更高。”南洲镇南山村赵某高兴地介绍着,幸福感溢于言表。

南县聚焦高产高效,探索示范“稻稻虾”“一稻三虾”等种养模式。其中,浪拔湖镇大虾英雄队“一稻三虾”核心示范基地,亩产大规格商品虾600余斤、稻谷达1000斤,产值超万元,亩纯收入达6000元。全县建立双季稻轮作“稻稻虾”示范基地10个,覆盖南洲镇、茅草街镇共6个乡镇10个村,示范面积5700亩。

大养虾、养大虾,量多质更高。

南县大胆探索,在之前稻虾共生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稻虾寄养和育养分区等种养技术,引导农户从以前只追求产量的“大养虾”模式转变成追求质量的“养大虾”模式。2021年,全县推广稻虾寄养面积10万亩,每亩可产高规格优质商品虾150公斤,优质稻谷50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较常规水稻种植每亩增收3000多元。

全县优化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产能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重点支持稻虾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共创建全国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打造7个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22个千亩稻虾产业示范园,创建了南县稻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

加工精、品牌优,产品销路好。

2021年,“南县稻虾米”作为湘米出湘唯一代表参加“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南县稻虾”作为湖南省4个优质农产品片区品牌之一,参加北京新发地全国特优农产品展销推介会。创新开展南县稻虾米“四进四投”工作,“四进”即进省直机关单位食堂,进省、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进知名商超、酒店,进长沙高档小区,已对接省市34家单位供应南县稻虾米约50万斤;“四投”即在湖南卫视,微信公众号新媒体,高铁、机场户外立柱,高铁、航班头枕巾投放商业广告。借助湖南卫视“稻花香里说丰年”国庆晚会推介南县稻虾米,实现线上销售量400%的增幅。

在湖南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可以看到,该企业各类国省级奖项多达12个,如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重点保供企业等。“今知香南县稻虾米”是中国首个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国际金奖”的大米品牌,“今知香南县大米”被评为“中国好粮油”产品。公司拥有稻虾米高标准、智能化生产线10条,年产达20万吨,高端精品销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湖南助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助“互联网+”商业模式,创建了“特色养殖、三产融合”为基础的稻虾特色产业园;建立村播直播中心、“稻梦田园”网红直播基地,2021年通过直播带货实现线上销售1000多万元;开设“南县稻虾米”天猫、淘宝旗舰线上店铺,2021年旗舰店线上销售额达800多万元。

万亩水田连村秀,一帘秋色稻虾香。

2021年,南县稻虾种养面积稳定在60万亩,产稻虾米原粮32万吨、小龙虾11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大融合 “三圈合一”齐发展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南县依托稻虾特色产业,加速研发、加工、文化、旅游、社区等多功能相互融合,闯出一条高端产业圈、美丽生态圈、宜居生活圈“三圈合一”的新路子,加快建设“工业强、农业优、三产活、项目兴、生态好”的现代化新南县。

高端产业圈加速打造。南县助农米业稻虾米特色产业加工园正式投产,建设了年产近10万吨的全自动化和精细化大米加工生产线,可实现年生产销售高端南县稻虾米4.5万吨、胚芽米1.5万吨、营养功能米1万吨、稻虾米熟食米饭500万份。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顺祥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厂房、5万吨冷库及1条加工生产线建设完成并正式投产,小龙虾年加工能力达6万吨;其中,利用虾壳加工壳聚糖生产线将有效解决小龙虾废料处理问题。贝贝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县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将建设虾青素、氨糖、壳聚糖和卡拉胶等4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亿元,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

美丽生态圈渐次成型。举办“人间至味是家宴”专家评审活动,充分挖掘整理南县特色美食,集中展示“一碟小菜一碗饭、一壶美酒一盆虾”的“四个一”传统文化底蕴。推出稻虾特色游等乡村旅游线路,稻虾公园、稻梦田园、广利源生态农庄等文旅基地进一步发展完善。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南县米市”和“南县虾市”,中心城区小龙虾主题餐饮店达到400多家,培育了“渔家姑娘”“虾先生”等知名餐饮品牌。

宜居生活圈舒适便捷。实施城镇“双清双改”“双百双提”“两供两治”和城市更新“小微”计划等。投入4.65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厂17个、配套管网200余千米,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小街小巷环卫清理整治、“牛皮癣”治理和除“四害”工作成效明显。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新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创新开展农村公共区域“四清”行动和农户美丽庭院“六个一”创建活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800户、农村改厕45,341户。新增省级卫生乡镇6个、卫生村1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

促振兴 富民强县谱华章

群众参与齐上前,乡村振兴谱新篇。

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南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惠农减负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达60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71.5%。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步伐加快,共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60家、家庭农场8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省级百佳农民合作社2家、省级百佳家庭农场1家;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218家,培育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1家。

为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南县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全覆盖工作持续推进,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在全县推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落实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各项扶贫政策继续稳步实施,实现“防贫综合保险”全覆盖,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成功申报13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12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完成新一轮驻村工作队选拔,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起航。南县浪拔湖镇红星村作为全省唯一的“平安乡村”创建典型案例编入全省村(社区)干部线上集中学习课程。南洲镇南山村“五治融合”促推乡村振兴做法被《法治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予以推介。

“郁郁林间桑葚紫,茫茫水面稻苗青。”乡村振兴、稻虾共生让南县这块肥沃的土地成为令人羡慕的福地。罗文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首个“国际涂鸦艺术村”,花海、涂鸦交相辉映,罗文夜市,光影闪烁,藕池河东支如一条玉带,穿境而过。南洲村处处繁花,步步美景,亭榭楼台,鸟欢鱼跃。在南县,稻梦田园、生态稻虾第一村、广利源生态农庄、呈宝龟趣园将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既可以漫步田间,听蛙鼓虫鸣,与天地对话;也可以观赏稻花的轻舞飞扬、小龙虾的跋扈矫健;还可以把笑声抛向天空、沉到水底,与低头的“牛羊”、“躬耕的农人”来一次亲密合照……

“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南县风景如画,更是幸福满满。

2021年,南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17元,同比增长10.4%;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较2018年增长6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7人,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潮涌风正劲,扬帆破浪行。南县这颗“洞庭明珠”,正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健步迈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本文配图由南县稻虾小镇办公室提供)

2022-10-14 ——湖南益阳市南县稻虾小镇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2681.htm 1 才观洞庭千里波 又食香米龙虾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