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十四五”期间将建设筹集65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 实习记者 陈荟词

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32.34亿平方米,累计建设5万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6819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9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和成效有关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介绍,这是我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十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房地产市场规范程度不断提高的十年,是我国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的十年,是我国乡村建设力度空前、乡村面貌发生巨变的十年,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十年。

“我们深化建筑业‘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姜万荣介绍,十年来,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牢固,建筑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工程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增加值达到8万亿元、占GDP的7%;吸纳就业超过5000万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造”展示了强大综合国力。

姜万荣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打造“中国建造”品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工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我们制定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在改进城市管理上下功夫,在提升精细化水平上作文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介绍,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国家、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架构基本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局,各省(区、市)也明确了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市、县普遍实现机构综合设置。法规标准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技术标准》等颁布实施。我们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姜万荣表示,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政府必须“补好位”。这十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4300多万套,帮助了上亿棚户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实现了安居乐居。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助圆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据介绍,“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将建设筹集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住房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姜万荣表示,下一步,将以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着力增强保障性住房供应,以住房保障工作新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2022-09-19 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2289.htm 1 “十四五”期间将建设筹集65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