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际

困境加剧 欧洲能源何去何从

□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七国集团(G7)财长举行视频会议并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采取“紧急”行动,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同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无限期暂停输气,直至故障完全排除。

一边是西方将能源作为对俄制裁的武器,另一边是俄罗斯利用“能源牌”对欧洲进行反制。在通胀高企、能源短缺、经济衰退、民众不满情绪加剧的背景下,欧洲能源何去何从?

有专家指出,种种举措恐导致天然气价格或将继续上涨,通胀率持续走高,更让已面临能源危机的欧洲各国雪上加霜。

协力压低能源价格

七国集团财长在最新联合声明中表示,各国已就对俄罗斯石油实施限价达成协议,将抓紧完成和实施相关工作。但声明未具体说明价格上限水平。

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在记者会上宣称,俄罗斯正在从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中获得经济利益,并从石油出口中获得巨额利润,希望七国集团能果断应对。林德纳还表示,七国集团成员国希望“限制俄罗斯的收入并减少社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希望能借此压低俄罗斯石油价格,推动全球能源价格下降。

同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表声明称,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一方面能够给全球能源价格施加下行压力,确保俄罗斯石油以较低价格流动来维持全球能源市场的供应;另一方面将大大减少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期待在未来几周内最终确定价格上限的具体实施方案。

七国集团财长会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联合声明回应称,对俄石油价格实施限制的计划“十分荒谬”,这将导致石油市场严重不稳定,如果不友好国家对俄能源价格设置上限,俄将开始向按市场条件运行的国家供应石油。同日,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表示,若欧盟实施价格上限,俄将不会再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此外,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7月份曾表示,如果七国集团对俄石油产品限价,俄方不会亏本对外供应石油。

针对诸多方面的表态,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欧洲来说,实施石油价格上限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或导致全球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并对欧洲各国产生反噬效果,加剧其国内经济困境;对于俄罗斯来说,俄可以找到规避价格上限的有效替代方式,此外市场的力量有可能使价格上限计划失去作用。

果不其然,该声明未能缓解欧洲能源市场的恐慌情绪,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北溪-1”管道无限期暂停输气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当地时间9月5日,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暴涨35%,达到每兆瓦时272欧元。七国集团的对俄石油价格上限计划最终能否顺利实施,目前来看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专注“抢煤”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多国宣布重启煤电计划。

奥地利政府最近决定,将与该国最大电力供应商维邦公司合作,重启梅拉赫废弃煤电厂,这个煤电厂是奥地利境内最后一家煤电厂,已于2020年春季关停;法国政府也准备重启位于圣阿沃尔德的燃煤电厂,该电厂于3月底刚刚停止运营;德国政府宣布将暂时恢复最多10吉瓦的闲置燃煤电厂,为期两年,这将令德国煤炭发电量增加1/3。综合各方面数据,目前欧洲将有817.1万千瓦的已封存机组重新启用,445.8万千瓦机组将取消35%产能限制,该部分预计总共新增1880万吨用煤量。此外,欧洲还有14吉瓦的燃煤电厂处于待命状态,占欧盟总装机量的1.5%,计划在2023年以65%的产能运行,并将产生60亿千瓦时的燃煤电力,可为欧盟提供大约一周的电力。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有46%的煤炭进口来自俄罗斯。冲突爆发后,煤炭在今年4月初成为欧盟对俄能源制裁的首个目标,欧盟对俄煤炭禁运在8月初生效,这使得欧盟煤炭进口面临“腰斩”,如何尽快找到替代来源成为欧盟多国的当务之急。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国家的煤炭进口来源集中在过去有密切煤炭贸易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印尼、南非、哥伦比亚等。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1月~4月,德国煤炭进口量累计为1298.77万吨,同比增长25.3%。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矿产和煤炭司司长李德万也表示,一些欧盟国家已与印尼煤炭生产商接洽,其中德国已率先抛出了1.5亿吨的大单。无独有偶,仅2022年3月份,欧洲就从哥伦比亚进口了130万吨煤炭,哥伦比亚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了47%以上;南非今年也向欧洲出口了28.7万吨煤炭。不过相较于大规模的煤炭进口,对于绝大部分欧洲国家来说,重新开放煤矿开采并不在其计划之内,只有希腊等个别传统的产煤大国有重启煤矿开采的计划。

由于今年以来欧盟工业需求较低,欧盟整体发电量受到一定制约,欧洲多国则趁机增加煤炭库存以稳煤价保供应。欧盟电厂运营商在今年3月开始囤积硬煤以应对俄罗斯煤炭制裁,西北欧的煤炭库存已增至660万吨,为2019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6月份,欧洲ARA港动力煤库存达到640万吨,高于近两年来的同期水平。未来煤炭市场可能会出现类似原油市场目前的状况,即其他进口国大规模进口俄罗斯煤炭,而欧盟只能紧盯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的煤炭。

欧盟决定制裁俄罗斯煤炭后,欧洲煤炭期货价格应声走高,进入6月以来更是连续处于接近每吨400美元的高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超一倍。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当前欧盟及其他国家不断“抢煤”,多国煤炭产能无法在短期提高,这将使全球煤炭市场紧缺程度进一步加剧,并继续推高当前已处于高位的国际煤炭价格,当前国际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紧张态势仍将持续,后续煤炭市场的情况还需看欧佩克产油国增产能否加速,以及“北溪-1”未来对欧输气的情况。

核电的去与留

欧洲能源危机持续发酵,核电的去与留正在考验着欧洲人的智慧。

众所周知,核能发电不仅“绿色”,而且稳定、便宜。但过去10年,欧洲一些国家采取强硬措施关闭核反应堆。

以德国为例,10年前,该国核能发电份额高达25%。即便是到今天,10%的电力还来自核电。然而,德国坚持2022年底彻底关闭所有核反应堆的计划。据称,德国将在未来3~4个月内关闭仍在运行中的核动力装置。事实上,如果德国政府愿意,将这些核反应堆延长运行一年甚至到2030年都是可能的,因为它们属于“提前”关闭。然而,德国“绿色”政府宁愿保留甚至重启燃煤电厂,而在是否延期运营核电站问题上继续犹豫不决。

与德国不同,法国没有走“去核化”道路。由于价格稳定且具可预测性,核能对法国仍然有吸引力。法国核能发电份额很高,使得国有的法国电力公司能以低价向民众供电,让疯涨的电价对最为脆弱的消费者群体影响较小。尽管如此,法国一些工业企业还是深受电价增长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国家匈牙利的能源政策。匈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8月29日警告说,欧盟国家正走向“能源崩溃”。他说,在缺少合适的替代品情况下,欧盟国家拒绝俄罗斯能源的政策,可能导致系统性崩溃,“俄罗斯的能源是欧洲能源安全的组成部分”。匈牙利不仅在与俄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问题上与欧盟政策相左,而且还积极促进匈俄核能合作。

匈牙利原子能管理机构8月底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已授予匈牙利保克什-2核电站项目的建设许可。据匈俄2014年签署的扩建保克什核电站协议,“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将为该核电站建造两座新的核反应堆。据悉,保克什-2核电站项目预计耗资125亿欧元,其中80%由俄提供贷款担保,到2030年并网发电。西雅尔多称,对于全国电力生产的近50%由核能发电保证的匈牙利而言,新项目建成将显著提高匈牙利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但即便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保克什-2放行,也并不意味着核电站项目万事俱备,来自欧盟甚至可能还有美国的阻挠,造成了目前情况下困难重重。事实上,保克什-2核电站项目对于匈牙利而言相当迫切。近年来,欧洲核电站的建设周期均超过10年,如果无法在保克什-1核电站关闭最后期限到来前的2031年运营保克什-2,则意味着匈牙利将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加昂贵的电力。

2022-09-1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2200.htm 1 困境加剧 欧洲能源何去何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