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大步向前

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29个省(区、市)

□ 本报记者 安 宁

吉林梨树的玉米、山东烟台的苹果、广东开平的马冈鹅、新疆乌兰乌苏的棉花……在大江南北广阔的田野上,大批农学专业研究生依托科技小院人才培养项目,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实现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

引导农学生“进村读研”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对农业人才需求仍然十分迫切。

“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即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助力脱贫攻坚,生动诠释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 教育部研究生司负责人表示。

《通知》指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把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巩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的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组织协调和条件建设,确保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实施。

另外,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通过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优先满足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招生计划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小院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农业专业学位授权点及涉农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技术“长”在泥土里

通过科技小院模式,农业科技实现了“从田间来,到田间去”。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广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等29个省(区、市),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作物、牧草作物、养殖业、林业、食品加工、种养一体化等9类产业的135个农产品类型。

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在田野课堂里学习,也反哺于乡村振兴。数据显示,2009年~2020年,科技小院累计服务贫困村近600个,贫困户4.85万户,贫困人口17余万人。该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以及技术和物资支撑的效果明显。

2016年,结束5年科技小院生活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曹国鑫,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与科技小院团队成员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论文《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论文指出,科技小院模式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体系,实现了县域尺度大幅度增产增效的方法和路径,对于解决粮食安全、绿色增产和精准扶贫等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甚至对小农户为主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上升为国家行动

科技小院诞生于校地合作。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建起了第一个“科技小院”。当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此后,中国农业大学陆续向河北曲周、吉林梨树、黑龙江建三江和广东徐闻等地派出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建立科技小院,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三农”。这四地分别代表了不同生产规模和生态类型的4个高产高效农业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在这里开展有关科研工作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来到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自第一批学生奔赴田间的10多年来,先后有800余名校内外导师和1500多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中,制定技术规程113套,创新单项技术284项,制作农民培训材料276套,宣传展板600余幅,田间观摩辐射8万余人,累计线下培训农民20余万人。

近年来,随着科技小院的作用和影响越发显现,这一模式走进多份中央层面文件,开始上升为国家行动。2020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地共建等创新服务模式;2021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作用,在生产一线建立科技小院、实习基地,指导科研人才参与绿色技术推广……

“科技小院模式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将为涉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探索更加宽广的路径,为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农民可用技术提供强劲推动力。”教育部研究生司负责人如是说。

2022-09-05 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29个省(区、市)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2038.htm 1 “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大步向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