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能源发展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

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已成国际国内基本共识

□ 本报记者 焦红霞

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和企业发力下,新型储能发展亮点不断,相关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国际国内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既是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客观需要,也是国际装备制造业竞争的热点领域。”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日前在做客新华网《大国能创》栏目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坚持市场主导、政策驱动,强调统筹规划、多元发展,鼓励创新示范、先行先试,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现有电力系统是基于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可控电源设计建设的,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风电、光伏发电,亟须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能力。

对此,刘亚芳指出,应用储能技术,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生产和消费必须即发即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还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促进节能提效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风电、太阳能发电开发消纳规模迅速加大,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能力的需求加快提升。尤其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任务紧迫而且艰巨。”刘亚芳说。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新型储能发展顶层设计,强化宏观政策引导,先后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聚焦服务“双碳”目标,部署新型储能发展重大任务,细化具体举措,明确任务分工,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形成技术、市场和机制多轮驱动的局面,促进新型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双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快构建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广泛应用,支撑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可持续快速开发和消纳。”刘亚芳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5年末,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刘亚芳表示,当前重点是做好五方面工作:深刻认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重大意义;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新型储能的安全性;积极研究建立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持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强试点示范,以产业化发展引领技术创新。

“新型储能作为一种新技术、新业态,我们还在不断研究学习,向国内外先进技术学习,向示范工程实践学习。”刘亚芳说,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深入研究认识储能作为颠覆性技术将对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积极稳妥处理好新型储能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支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顺利达成。

2022-08-31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1936.htm 1 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已成国际国内基本共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