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这十年 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 本报记者 王军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三次向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多次对重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重庆提出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重庆”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胡衡华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重庆重整行装再出发、团结一致向前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6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2.79万亿元、十年年均增长9.2%,近五年增加近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十年翻了一番多、达到8.7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稳步回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较大压力下有韧性的增长。

胡衡华表示,回顾这些年,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各项事业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深刻变化。

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重庆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金凤实验室、超瞬态实验装置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增长3.5倍、达到510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五年翻了一番、达到605亿元。重庆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切入点,持续壮大汽车、电子、装备、材料、消费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和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近五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9.1%、28.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8%。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成功举办四届智博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2%,智能化改造企业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3%,智能化持续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重庆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认真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川渝间,强化双核联动、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建立四级合作机制,召开五次党政联席会议,深入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双城”联动联建,一批重大规划、重点改革、重要协议落地,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滚动实施,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成渝地区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开放能级、融合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整体成势新阶段。市域内,推动“一区两群”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主城都市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有力有效,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开放发展拓展新空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走深走实。重庆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优势,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着力畅通道,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保持全国领先。着力建平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等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聚集了全市8成的外贸进出口和7成的外商直接投资。着力促经贸,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8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517亿美元。着力抓改革,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五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目前总量超过330万户,重庆正日益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绿色发展厚植新优势,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重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广阳岛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完成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5%。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16.1%,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重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更加彰显。

共享发展取得新成效,创造高品质生活增进民生福祉。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动态识别的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综合产值达到4800亿元,五年建成“四好农村路”6.8万公里,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清零,乡村日益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米”字型高铁网和“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构建,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23公里、478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县县通,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新提升成效显现,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3%,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取得积极进展。民生事业持续发展,每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的80%左右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年均增长8.9%。

2022-08-29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1881.htm 1 这十年 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