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科技企业开放技术专利共促低碳发展

□ 实习记者 甄敬怡

近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着力于加强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术供给。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技企业该如何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在8月23日举行的2022中国产业互联网(江门)峰会碳中和开放专利技术与应用分论坛上,多家科技企业率先作出响应。

会上,腾讯公司、微软中国、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快手、蚂蚁集团、美团、万科、威胜信息等10家企业联合宣布,共同组成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及开放技术联盟。碳中和专委会成员企业首次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理念,公开节能减碳相关专利技术,并向成员单位开放,首轮将免费共享189项专利技术。

打破技术壁垒

共促行业低碳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大考,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先进的技术转化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力量。”会上,广东省江门市副市长周佩珊表示。

《实施方案》提出的十项具体行动中,第五项是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

此次碳中和专委会由腾讯公司牵头,联合国外内企业共同组建公益性质专利池,开放其技术专利。

“今年各种极端天气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深远影响,气候变化的应对和整个经济的低碳转型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碳中和实验室负责人许浩表示,“在产业端我们希望充分发挥腾讯在数字化领域的能力,帮助传统行业、碳排放强度比较高的行业共同实现低碳转型。”

许浩进一步表示,“科技企业能够通过开放一些专利技术进而推动全产业快速应用相关低碳技术,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倡议。”

据了解,公益性质专利池中首轮公开的专利技术,涉及计算优化、存储节约、网络资源节省、机房数据中心、设备能耗控制、交通节能减排、建筑节能等方面,通过各类软硬件技术手段实现节能提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图片数据资源压缩方法的专利,解决图片资源压缩时会占用内存较大,传输时造成很大的带宽负担的技术问题,属于碳中和中云基础设施节能标签下的存储节约方案。

政企学界协同

凝聚工作合力

会上,围绕科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政企学界共话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新动力、新机遇。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与清洁能源研究院翁力教授分享了其在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研究项目,通过多种实例呈现了甲醇经济零排放可行性方案以及新型能源甲醇在车辆、船舶、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与趋势分析。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产业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也需要大量提升效能的管理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吕学都列举了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碳排查、助力中小企业减碳、农村村镇减碳、碳账户核算等方向的具体应用,帮助大量绿色低碳初创技术越过“死亡之谷”,更快进入产业化。

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据了解,江门市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双碳实验室,为积极拥抱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双碳领域企业提供最高效、最便捷的政务服务。周佩珊介绍说,江门市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双碳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高地,投入11.2亿元提供占地83.5亩、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的载体,作为实验室首期发展场地。

江门双碳实验室徐明教授为与会嘉宾分享了江门双碳实验室的五大布局方向——硅能源方向高效稳定柔性光伏技术;下一代硅基叠层光伏技术领域;柔性电力负荷控制技术;探索新型储能技术;生态碳汇与碳资源利用。

“通过供应链共享碳足迹原则,减排量直接影响着行业圈、产业圈和生态圈碳目标的达成,供应链脱碳行动需要全领域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和推动。”京东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部碳中和产品专家王秭分享了供应链减排相关举措。

阿里云基础设施资深技术专家钟杨帆分享道,“阿里巴巴在数据中心规模化部署浸没液冷服务器集群,支持了2022北京冬奥会和多次‘双11’大促,让每个计算和每个点击都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环保。”阿里巴巴本次也开放了部分关于绿色液冷技术低碳的专利,以促进绿色计算生态的发展,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成长,进而推动绿色计算的普惠,实现共创绿色数字经济。

秉持开放理念

探索有温度的数字未来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首席教授梁希表示,技术是实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抓手。“主要有几大类技术,包括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从源头上减排二氧化碳,还有包括核能技术、碳普及利用与封存技术、森林碳汇等的负碳技术。除了源头和终端之外,还需要考虑很多二次能源和储能技术。”梁希补充说,“还有就是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

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未来10年内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可以减少全球碳排放的20%。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与碳信托合作撰写的《全球通讯技术赋能减排报告》显示,2018年数字技术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1.35亿吨,几乎10倍于移动互联网行业自身的碳足迹。

近两年,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快碳中和方向上的长远布局,阿里、百度、腾讯等公司陆续推出一系列净零排放目标和行动路线。比如,腾讯在自身碳中和技术方面不断进行突破的同时,始终秉持用开放共创的态度,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在技术创新层面,腾讯努力对数据中心PUE优化和提升,通过使用最新一代的TBlock技术、AI、微网等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绿色水平。在碳减排方面,采用包括CCUS技术,虚拟电场技术、新型的制冷涂料、高效制冷技术、燃料电池、新兴光伏技术等,全方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腾讯数据中心双碳负责人梁家启介绍说。

今年2月,腾讯正式宣布启动“净零行动”,提出立足自身排放特点和数字化技术优势,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净零排放;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的碳中和目标。

同时,腾讯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碳中和专委会及碳中和开放技术联盟,把绿色技术成果共享给社会和公众,实现企业互助和行业共赢。对此,腾讯SSV碳中和实验室主任、专委会秘书长舒展称,这也是在践行腾讯一直秉持的“科技向善”的目标。

2022-08-2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1858.htm 1 科技企业开放技术专利共促低碳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