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新元
最近,在多个重要会议中,经济大省频频被委以重任。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月余时间,三次会议,经济大省被寄予厚望,要勇挑大梁。那么,经济大省包括哪些?
参加8月份座谈会的6个经济大省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参加7月份座谈会的东南沿海5省市则包括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对比两份名单,广东、江苏、浙江三省都参加了两次座谈会,可谓经济大省中的“三杰”。
按照2021年的统计数字,GDP排名前十省份除了上述参会的8省份外,还有湖南和湖北,所以本报策划的《经济大省的下一步》以这10个省份为报道重点。
为什么经济大省频频被委以重任?
以参加8月座谈会的6省为例,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其中,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六成;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7月参会的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则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
不同的统计口径数字不尽相同,但是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就业等指标看,经济大省对全国的贡献都很突出,特别是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方面,经济大省的贡献至关重要。
有了经济大省对中央财政的净上缴,中央财政才会有更多收入用于转移支付,支持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较少的地区,从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特别是在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市场主体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但是财政收入受到影响。同时,财政支出还在增加,收支平衡面临压力。
有关部门发出通知,为支持地方落实好退税减税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地方政策性减收,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实现县区财政平稳运行。
好消息是,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期增长2.6%,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按自然口径下降4.1%,降幅明显收窄。随着稳经济、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持续回升,财政收入增速将随着经济企稳而恢复正常增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越能显示出经济大省的担当作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经济大省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要继续在改革上勇于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有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稳经济、稳增长就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