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朗县境内 新华社记者 觉 果 摄

□ 本报记者 王军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生态环境持续优良,祖国西南边陲和谐安宁。364万多西藏儿女正携手奋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近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这十年·西藏”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表示,过去的十年,是西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的十年。

王君正表示,西藏自治区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宗教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西藏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西藏稳定涉及国家稳定,西藏安全涉及国家安全。西藏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以科学化的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的理念,把维稳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层,有力捍卫了政治安全、维护了社会安定、保障了人民安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十年来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个,自治区级模范集体1794个、模范个人2657个,拉萨、日喀则、林芝、昌都市和阿里地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和基层组织中全面推广普及,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已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持续在“导”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多项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在编僧尼实现医保低保、养老保险、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全覆盖,90%以上的寺庙实现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广大僧尼的学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族信教群众更加自觉地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9.5%以上,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形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原生物、边贸物流、高新数字“七大产业”发展,努力在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57公里,川藏铁路全线开工,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隆子、普兰、定日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开辟国内外航线150条、通航城市62个,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用,西藏之水点亮了万家灯火。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居民生活全面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8,362元、5698元提高到46,503元、16,935元,分别增长了1.5倍和近2倍。西藏是全国“三区三州”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尽锐出战、攻坚克难,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万人易地搬迁,大部分农牧民群众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的进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不断深化,15年公费教育全面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各类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生态惠民利民富民。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并实施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和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实施意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加强。建立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和“绿色围城”、水系改造,深入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和“四旁”植树行动,加大森林、湿地、草原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全区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以上,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以上。“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创造多项世界纪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地质公园3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国家湿地公园22个,自然保护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75%,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60.8万平方公里、全区50.6%的区域列入最严格保护范围。

生态惠民持续有力。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富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70万余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2022-08-15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1506.htm 1 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