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铮铮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从信息化时代智能互联大背景出发,数字化改革为基层治理创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针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如资料积累和传承性差、数据共享和利用率低、工作任务繁重人力不足导致效率不高等问题,浙江台州湾新区三甲街道通过打造“数治乡镇”综合管理系统,构建数字化管理的资源汇集中心。立足于增强基层对数据的分析和研判能力,对实际业务进行实质性的流程重塑及工作逻辑优化,着眼于实现基层治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精细化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着力打造一个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夯实数字底座
让数据“为我所用”
三甲街道“数治乡镇”系统在数据上盯牢“人”这一工作核心,延伸扩展至基层基础的户、地、房等各个领域,通过数据融合串联成一张数据网。完成公安、社保、民政、卫健等跨部门数据的整合,搭建起信息准确、更新及时的人口数据库。实现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的存储、流转、运算,突破性地将基层从单一的“数据采集者”角色升级为“维护者”和“使用者”,创新实现了公安户籍数据和民政殡葬数据的实时贯通,提升了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重塑业务流程
让政策“精准找人”
通过人口数据库归集各类标签信息,实现补贴政策“一键”精准匹配,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梳理街道所有到人到户补贴政策项目清单,将多个部门业务汇聚在“补贴一件事”应用场景,实现流程再造和全链条闭环。以高龄老人补贴为例,补贴的受益人群年龄较大,接收信息渠道有限,很可能因为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未享受到惠民补贴。通过系统智能化运算进行数据碰撞、数据清洗,打破了数据壁垒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符合条件的老人自动进入补贴列表。依托系统自动获取社保状态、一键配置补贴标准,设置补发时间,极大减少重复劳动,尽可能地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干部提效率。
聚焦数字赋能让管理智慧高效
以打造基层“智治”为目标,按照流程优化、数智执行的原则,建设“数治乡镇”内控平台,形成规范有序、高效运转的内控管理体系。一是合同管理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将工程项目关联的所有合同的档案资料、决策依据和审批记录、款项支付节点网上留痕,提升了审批效率,避免重复支付,为责任倒查、问责追责提供依据,确保监管不缺失。二是任务交办实现全链条闭环落实。围绕各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推动工作由虚到实、由定性到定量转变。实施“任务收集、精准交办、限时办结、结果反馈”闭环管理,推动任务完成和项目建设加速提效。对工作任务进行“件件精准、责任到人”的交办,实行四色灯综合监管进度,对完成时限、完成标准的清晰化设定,可对任务分解至多部门协同解决,可分年度、半年度、月度、周度阶段对任务进行进度上报。三是人员管理实现全覆盖规范管理。街道219名机关工作人员全员纳入平台进行管理,对加班请假、工资发放、入职离职等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实现业务功能集成,人员实时掌握。
借势数字化改革东风,三甲街道将不断完善基层智治决策指挥大脑建设,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技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及复杂事项的多部门协同指挥处置能力,构建起一个可视化、扁平化、一体化的基层治理综合平台,为精准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