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野

全球化新态势下 企业ESG合规至关重要(上)

全球化发展进程简化示意 (中西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供图)

中德隐形冠军 (数据来源:Hermann Simon, Hidden Champions in the Chinese Century,2022)

□ 陈尖武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风起云涌,全球化大势正在进入“全球本地化”的更高级阶段。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跨境投资并购,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需要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合规的启动和完善作为基础条件。

ESG合规管理:应对和适应全球化新态势的必备工具

ESG合规管理是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应对全球化新阶段、新挑战的必修实践课,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展现专业形象,树立国际声誉,消除国际伙伴的戒备疑虑,获得理解和认同的强有力工具。

无论本土还是跨境投资,ESG合规所保障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将实质影响企业价值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全球商业领域正悄然兴起ESG取向浓厚的影响力投资,追求企业自身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赢共生的和谐格局。相应地,在投资决策及企业估值实践中,如何架构与ESG之间的桥梁,将ESG要素定性定量地融入相关的评估,是一项富有潜力的探索。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正并驾齐驱地同时面向发达国家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同市场的ESG合规管理重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实践中需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情境寻求个性化解决方案。妥善地与投资流程中的尽职调查以及价值评估等专业实践环节互通互鉴,亦有利于提升ESG合规项目的管理质量和执行效率。

全球化新态势:从全球分工合作到全球本地化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从纯粹市场化的角度,是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驱动力,随着全球资本、贸易、物流等环境条件的不断成熟完善,从最初始的各区域封闭或独立自足的低效状态,逐渐发展为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各区域资源最优化配置。具体而言,就是把研发、原材料供给、生产制造,到面向市场终端的营销等自上而下的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分别交付给在该环节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各区域的经营者来实施,最终向市场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这种全球化的蓬勃浪潮,在过去几十年,是我们深刻感受和见证到的。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也在全球价值链分配和产业链分工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比较优势,尤其是加入WTO以后的20多年来,其全球化融入度和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越发深入和剧烈。

从理论上说,上述全球分工合作、资源优化配置的状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市场相关资源足够充足时,将最终迈向全球各区域均衡便利模式——“全球本地化”,即任一局部区域、属地都全方位拥有产业链各环节的所有必需要素,能够便利高效地实现生产与需求的无缝衔接,即时可达地满足自身区域市场的需求。从终端消费体验来看,这自然是非常理想和高效的状态,但常规来说,忽视全球分工合作所固有的经济效用优势、极大的性价比特征,而一味追求即时可达的需求满足便利,其驱动力暂时是相对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分工合作到全球本地化将会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而2019年底暴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催生“全球本地化”的加速剂,疫情初期全球物流供应的突发障碍(物理交通阻断),将依赖于区域外供应链所引致的风险,令人措不及防且夸大化地展现在全球各区域的政府、市场、消费者面前,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前述的全球各区域均衡便利——“全球本地化”的空前关注和向往,典型的表现包括市场上一度出现对中国供应链过分依赖的担心甚至排斥。

当今时代,智能制造、3D打印等数字化科技以及新材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将会助推“全球本地化”的进程——在全球各地、局域范围内重新布局、补充其产业链中业已缺失环节的现实可行性正在增强;而国际环境方面,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外来投资持更审慎态度,加强了相应的监管审查,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中小企业:向国际标准看齐,直面ESG合规要求和挑战

全球化新态势下,跨境投融资的策略也需要动态地调整优化。面对西方国家对外来投资收购的敏感和限制性加强,以及重构、完善本区域供应链的倾向,我们鼓励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要走相应的“本地化“路线——在海外投资收购实践中,除了将标的公司优势带回中国市场,更要深入推行本地化策略,加强在海外的落地投资、本土融入和国际化经营。不像过去,收购完一个企业,就将他们的厂房设备直接拆卸运回中国,而是要真正地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和民生,服务本地的产业链构建和供应链完善,造福当地民众。与“本地化”策略相应,遵守和适应当地的ESG合规要求便是重要的先决条件。

有海外投资动力的中国企业中,不容忽视的是中小企业群体。当前,中国对中小企业的培养和发展,从国际化角度,正在尝试选择与(德国为代表的)全球“隐形冠军”企业对标,并相应地推出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不同梯次的优质企业培养计划,终极目标是成长为真正意义的全球“隐形冠军”。根据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的观点,成为全球“隐形冠军”,除了要有坚定的志向雄心之外,专注、创新、全球化是三项必要条件。因为专注在一个极度细分的产业领域,导致其产品和服务在每个区域市场的潜在容量都较为有限(即便是中国这样全球最具潜力的区域市场,通常也只占全球总市场不到20%的份额),所以要想成为细分领域的全球冠军,必须要采取全球市场覆盖策略。而与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对于中国优秀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全球化的征程,需要提前做好必修功课,既包括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以及产业、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硬性资源和专业实力的储备,也包括跨文化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软性意识和技能素养的提升,而ESG合规首当其冲成为其非常有利的工具。从环境保护,到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和尊重,以及企业管治的完善等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为其沿着全球“隐形冠军”之路的持续前行保驾护航。

资本层面之外,更不必提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层面将直面的ESG合规要求和挑战——以欧盟即将推行的碳关税为代表,对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提出了迫切的行动要求以及具体日程,比如碳足迹碳标签的标准遵守及认证实施,这是ESG合规实践的重要一环。不管是近期的还是长远的ESG策略或行动,无疑都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新态势新挑战环境下,展现专业形象,树立国际声誉,消除国际伙伴的戒备疑虑,获得理解和认同,保障自身在国际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作者系中西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

2022-08-0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1271.htm 1 全球化新态势下 企业ESG合规至关重要(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