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昊
“推动能源变革、应对气候变化,是中欧乃至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行动。”近日,在海南省万宁市召开的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合作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当前,中欧在海上风电行业的合作正不断加强。欧盟驻华代表团能源与气候行动参赞傅维恩表示,欧盟会不断加强资金和技术合作,推动清洁能源尤其是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风电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与中国的密切合作,欧盟将不断提升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的知识、技术和政策支持,促进中国和欧盟在海上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双赢局面,期待中欧双方加强在海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中欧关系互惠互利。
潘慧敏建议,希望中欧双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坚定合作信心,依托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等机制平台,持续推动中欧能源合作走深走实,开花结果。同时,作为全球海上风电最重要的两大市场,中欧双方应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互补优势,加强互学互鉴与研发合作,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产业早日实现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风力发电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之一,与陆地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更少受占用土地、噪声污染等因素制约。就资源禀赋来看,我国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而传统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海上风电有利于弥补这种能源供应与经济重心逆向分布之不足。其中,漂浮式海上风电是一项关键新兴技术,根据国际相关研究,这项技术将有助于在水深60米以上的海域安装风力涡轮机,使全球海上风电市场规模扩大两倍,提高沿海人口密集地区的清洁能源发电量。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理论潜力达600GW,通过利用漂浮式海上风电开发潜力,我国可以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随着海上风电开发的提速,一些能源央企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脱颖而出,对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布局和国际合作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军介绍,中国电建作为中国海上风电领域的先行者,承担了我国多个省市的海上风电规划,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与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上成果丰硕。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电建将进一步完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组织体系,配置重大海洋工程装备,增强施工安装能力,布局海上运维业务,推进投建营一体化发展。”王小军表示,期待以全球首个规模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万宁100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为依托,与中欧同行企业和机构广泛加强在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务实合作,促进中欧先进技术的合作研发与推广应用,为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及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万宁市市长王三防表示,近年来,万宁市聚焦制度集成创新,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自贸港政策,立足自身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产业、新型工业、海洋经济四大支撑性产业集群。万宁市也一直在致力新能源产业开发,推动发展光伏、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相关配套产业,全面推进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万宁市将继续全力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打造海上漂浮式电力示范基地,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万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