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明 慧
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大幕全面开启。
7月5日举行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从2017年~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在整个GDP中的比重已经从33%提升至39.8%。而我国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及数字治理成效不断显现,为迈入数字政府建设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服务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渐成趋势;“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
为推动数字政府向纵深发展,2022年,国家层面密集部署出台数字政府相关文件。6月2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在下发的“任务书”和“施工图”中,为数字政府发展指明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全面、系统提速,数字政府建设将开启全新局面,将更多成果更公平、更精准地惠及百姓民生,开创更加美好的数字化新生活。
数字政府红利充分释放
《指导意见》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如,北京市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营商环境、接诉即办等领域,建成了覆盖四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97.98%的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242项事项能在京津冀通办。如,深圳市“i深圳”上线3年来,已经实现政务服务手机端“一网通办”,让深圳市民“一屏智享生活、一号走遍深圳”。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效能明显提升。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第九位;数字抗疫加速推动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健康码普及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力支撑复工复产、“动态清零”,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亟待变“三难”为“三通”
数字政府在历经电子化、网络化阶段后,当前正由数据化迈向智能化阶段。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多彩,百姓生活体验逐步上升,这对政府治理、服务和决策的形式提出了更高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治理研究所副所长黄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和跨领域的数据共享,进而使业务协同成为可能,并使在线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零跑动”,乃至“秒批”和“不见面审批”。但跨组织的数据共享面临许多制度、组织和个人层面的桎梏。在一些地方,相关部门自行开发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导致政务数据资源分散、不连贯,静态数据多于动态数据等现象接连发生。目前,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还存在“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等问题。如何将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三难”,变为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的“三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指导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应用能力不强,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有不少突出短板,干部队伍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业界人士建议,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方面,确立数字化管理过程的行为准则,始终要保障数据安全,利用制度和技术双重手段,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理的全流程高效监管制度。政府需要解决数据“汇集难、共享难”问题,做好数据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保障数据质量,以实现数据供需一本账,提升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
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将迎来新局面。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住经济大盘,既要实施好宏观政策,又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目的是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和发展动力,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需要。
《指导意见》提出两阶段工作目标:到2025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2035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系统提速,数字政府建设将开启全新局面。“十四五”时期,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将跑出“加速度”,将更多成果更公平、更精准地惠及百姓民生,开创更加美好的数字化新生活。
对于《指导意见》提出的两阶段目标,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近日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也是抢抓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快全面数字化发展和政府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攻坚期和关键期。面对新的形势要求,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要在过去重点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国一盘棋”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吸纳全国各地系列探索实践成果,对数字政府建设作出全面安排,为全国各地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指明路径,必将开启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