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培育自立自强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改革

□   齐  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应当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充分运用国家资助育人的政策环境,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大学生提出新要求

其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随之改善,同时也对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所展现的昂扬精神和奋斗意志为学生精神世界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年来,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立志和担当精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当顺应时代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展开。

其二,全面小康的重点在全面发展,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多方面发展。同时,全面小康的发展成果要惠及城乡,给全国人民带来利好,一个也不能掉队。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要运用好学校提供的良好资助环境来发展自己的多元能力。

其三,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境界,蕴含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美好殷实生活的追求。历史上,多位思想家都为其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本身就具备极高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境界,大学生要在资助育人环境下拔高自己的精神层次。

新时代亟须推进高校资助育人改革

一是培育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矢志奋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在当前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单纯依靠外界力量无法克服,需要内心力量的成长。大学生依靠自己来逾越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养成自助助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够将外界的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可以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来强化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同。

其一,高校的多数贫困生都具备艰苦奋斗、勤奋好学、珍惜节约的优良品格,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其相应的精神和物质激励,帮助学生渡过人生的困难阶段,扶持其合理的创业想法,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二,充分发挥奖学金机制作用,树立一批学生成长路上的道德典范,为其他学生的成长提供可参考的模范。其三,要培育学生的诚信意识,要求在进入社会之后履行与学校的契约,不断强化自身的诚信和感恩意识。其四,要完善勤工俭学平台,在培育学生能力的同时,为其提供可以支持生活的报酬,不断强化自助意识。高校在思政教学中也应当突出这一内容的渗透式教学,构建奋斗光荣、懒惰可耻的文化氛围。此外,高校的育人主客体之间要保障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多元主体的作用下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助意识。

二是在物质援助中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物质援助指的是高校给予学生金钱方面的帮扶,而精神世界的工作指的是除去物质以外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首先,物质帮扶是精神援助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具备自我实现的基础。其次,在实施物质帮扶时,不能忽视精神援助的参与,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了实现这两个方面的目标,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其一,要精准了解资助对象的需求。资助育人的基础是精确定位帮扶对象的需求,工作人员要真正走到学生群体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发展的特征,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其二,在落实资助政策时,应当及时创新方式,将精神帮扶与育人的各个环节融合起来。除了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励志教育之外,还要给予其在勤工俭学方面的优先选择权,主动聘请学生参与到工作中,引导其学会运用自己的能力来扩展资金来源、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的过程中,还应当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做到以人为本。在实施资助育人的过程中不能将贫困生当作特殊群体来对待,而应当尽量给他们与其他学生同等的对待,做到“有温度”的资助。

三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资助育人的目的是为了在资助手段的辅助下来实现每位学生的发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本主义,推动实现个人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个体的个性化成长。在资助育人实践中,要充分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充分凸显资助育人的价值。

高校在工作中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的相辅相成,学生在个人专长中展现自我,在多元进步中实现自我。长期以来,不少学者也在抨击高校的育人工作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而缺乏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同样无法支撑起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成长。资助育人工作对接的是学生本人,在一定程度上,开展资助工作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高校可以此为契机,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资源,推进高质量育人工作。在教育手段上,也要实现普遍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融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传达信息,便于学生将教育内容进行内化。

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域下,要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实效,一方面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同进步,以保证学生具备一般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借助精准育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

2022-07-01 ——浅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改革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0396.htm 1 培育自立自强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