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昊 韦惠肖
当前,新一轮能源变革方兴未艾,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迎来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如何推动高质量跃升发展,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命题。
“新时代新形势下,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大力度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6月24日在京召开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眼光长远、统筹全局。
成绩卓著
突破十亿千瓦大关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在“先立后破”的基础上,持续换挡提速,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在熊敏峰看来,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成为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大关,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同时,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48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比例为29.7%,全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7.9%、96.9%和98.0%。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介绍,2021年,我国常规水电新增投产1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3800万千瓦,其中新增核准360万千瓦,开发程度已达到57%。同时,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单位千瓦投资总体保持高位水平,核准常规水电站工程单位千瓦总投资平均为14,384元,年常规水电站在建工程完成投资668亿元。而在风电领域,2021年同样稳步增长,新增并网装机达4757万千瓦,开发布局趋于均衡,海上风电装机也领跑全球。
对于太阳能发电行业,易跃春表示,2021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新增装机5493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光热发电新增装机规模5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656万千瓦,同比增长21.8%。他指出,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呈现出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光伏制造业规模创新高、新模式助推光热发展等特点。此外,生物质能、地热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氢能等产业也均实现快速发展。
根据《报告》,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级水轮机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等刷新世界纪录。同时,减污降碳成效显著,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达到7.5亿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5亿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
长期向好
风光电量或将翻倍
当前,作为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在步入跃升发展阶段。在易跃春看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能源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十四五”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的特点。
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加速替代,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使命。易跃春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
《报告》指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成为全国能源发展的主力,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将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同时,《报告》还对短期内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期。
在风电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将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陆上风电预计新增并网超过5000万千瓦,呈现基地化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方式。同时,海上风电产业链已逐步完善,基本形成支撑年新增千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产业体系,2022年预计新增并网600万千瓦左右。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报告》认为,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光伏发电发展空间巨大。2022年,随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批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有序开展,户用光伏的持续增长,以及各类“光伏+”项目、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中国光伏发电将进入集中式与分布式“齐头并进”的发展阶段。
注重创新
持续促进跃升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可再生能源正在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和要求。熊敏峰强调,面向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更加重视“创新”和“质量”。他表示,为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跃升式发展,还要在体制机制、开发模式、单一能源品种利用与多品种融合发展及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
《报告》指出,为如期实现发展目标,未来要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例如,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鼓励风电分散式开发,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同时,促进新能源与新兴技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新场景。
为推动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易跃春建议,加强风电前沿核心技术创新,推动风电降本增效,坚持统筹兼顾发展原则,完善管理机制;坚持提质增效、攻关光电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完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地热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加快储能技术攻关,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氢能关键材料和核心组件的技术攻关。
与此同时,易跃春还就电价政策以及促进多能互补的开发模式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加快研究促进水电扩机及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开发电价政策;完善抽蓄电价机制,加强需求规模分析、项目布局论证;多措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积极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开发。
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存储调节设施,强化多元化、智能化电网基础设施支撑,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终端直接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规模,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多措并举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