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谦
近日,位于湖北天门的通威天门一期100MW“渔光一体”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成为目前通威新能源终端业务板块中单体规模最大的全柔性支架项目之一。该项目25年总发电量约为26.8亿千瓦时,年均发电约1.07亿千瓦时,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34,300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56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在国家大战略的加持下,光伏+农业、渔业等复合项目的开发趋势逐渐显现,推动着光伏电站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和土地的高效复合利用。同时,这一趋势也对光伏电站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通威新能源创新研发了柔性支架系统,跨越复合土地利用的高“门槛”,打破柔性技术的困局,帮助业界实现更高效的土地复合利用,为光伏电站开发和建设提供更多的选项和可能。
柔性技术具有大跨度、高净空、零挠度的特性,发展空间广阔。在经济性方面,柔性支架系统实现了光伏复合项目的降本增效,相比于传统方案,柔性方案实现了部件数量、用钢量、立柱数量大幅度减少,简洁优雅的设计,保证了解决方案的成本竞争力和安装的便捷性。在不断升级、成熟的技术支撑下,通威提出了新一代柔性支架设计理念和架构体系。
据了解,目前,通威新能源已在包括江苏泗洪、如东、扬中,江西南昌、高安,安徽怀宁、和县,广西钦州、东兴,山东滨州、东营,以及广东台山、湖北天门、湖南常德、内蒙古土左旗、黑龙江大庆等全国20多个省区市开发建设了48个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发电基地,并网规模超过2.7GW。其中,天门一期项目充分发挥了通威专利柔性支架设计的优势,实现全柔性支撑,为未来柔性支架规模性的推广使用提供了良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