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增信心明方向给机会 用心用力“呵护”民间投资

□ 本报记者 公 欣

“民间投资稳了,经济大盘就稳了。”日前,作为经济活力“晴雨表”的民间投资又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

6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紧接着,第二天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月度新闻发布会提到将重点从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发展,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等六个方面做好促进民间投资相关工作。

“此次促进民间投资等一系列积极政策信号的释放,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视程度,为了激活民间投资的信心和动力,这些有力有效、务实可行的政策掷地有声,让民间投资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在诸多“重量级”的会议及政策中多有提及。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又如,5月末国务院印发的33项稳经济措施中也提及,要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政府对于民间投资如此重视,是政策抢抓时间窗口的一种体现,根本目的还是尽快提高民间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让经济快速回到稳定正增长的轨道上来。”刘英告诉记者,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像呵护尚未茁壮的“幼苗”一样来呵护民间投资。她建议,一是要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进行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二是要有项目,要给民间投资主体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要有方向,民间投资需要进一步引导,才能在正确的领域、正确的时机下实现成效最大化。

刘英表示,民营企业要抢抓这一波机会机遇,尽快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企业的盈利和成长。

新闻发布会还提出,将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对此,刘英表示,在促进民间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和一视同仁,尤其要在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方面下功夫。

2022-06-1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0150.htm 1 增信心明方向给机会 用心用力“呵护”民间投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