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企业

广州黄埔用文艺讲“十古”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广州市黄埔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聘请多位研究人文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李剑锋 摄

广州黄埔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全区有古树、古村、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等十类古遗存共701处。黄埔区从传统出发,力求创新,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古遗存的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目标。

□ 马国钧 范敏玲

6月11日是全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市黄埔区“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活动在线上播出。展演以不同形式的舞台艺术展现了黄埔灿烂且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对黄埔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工作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

6月9日,广州市首个研究区级历史文化传承的智库——黄埔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揭牌成立。现场发布了研究院首个成果:岭南文化研究项目——黄埔“十古”宣传片创编项目《“嗨皮”十古说黄埔》,结合广东音乐元素,用轻松诙谐的歌词和演唱方式让黄埔历史文物“活”了起来。

作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埔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全区有古树、古村、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等十类古遗存共701处。黄埔区从传统出发,力求创新,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古遗存的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目标。

现代科技说唱“十古”,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东坡Buddy,欢迎来到新黄埔,让我来为你介绍,新黄埔春拂大地万象生。”伴随着喜庆欢快的广东民乐,南海神庙经典文化人物达奚司空通过三维立体形象出现在画面中。《“嗨皮”十古说黄埔》借用苏东坡被贬至岭南途中,在广州停留,慕名拜祭南海神,登上浴日亭并留下千古诗篇《南海浴日亭》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达奚司空带着苏东坡云游黄埔,惟妙惟肖的波罗鸡、南海神庙古狮、龙头、凤首壶等民俗、文物形象,浴日亭、南海神庙、玉岩书院、莲塘村、大榕树、深井文塔、安来古井、进仕巷、罗氏宗祠、水声下桥、幸福里等黄埔“十古”经典场景一一展现。在苏东坡与古物的一唱一和间,传递出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我们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打造波罗鸡、达奚司空等三维形象,用轻松诙谐的歌词和演唱方式,向公众全面展示黄埔‘十古’的文化意涵和独特魅力,为城市留下记忆,也让人们记住乡愁。”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骞说。《“嗨皮”十古说黄埔》是研究院的岭南文化研究项目的开篇之作,结合广东音乐元素,用广大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黄埔“十古”,让人们对黄埔“十古”有更深的了解。

“‘十古’音乐短视频创意独特、制作精良,让观众在时尚与古典并集的浓郁广东音乐中,看到黄埔的各类‘宝贝’,用新颖、诙谐、唯美的手法展现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凸显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底色。”黄埔文化人才项目白永成艺术工作室创建人、知名导演白永成说。

6月11日举行的黄埔区“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活动,巧妙融入黄埔“十古”文化遗存的历史文化故事,结合波罗诞、扒龙舟、貔貅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全景式的舞台效果,彰显黄埔历史文化的魅力。以“黄埔十古”之一——古庙为创作背景的开场节目《祈·南海神庙》,用独具特色的民俗舞蹈,再现了古代国家祭祀海神,祈求国泰民安、海不扬波的情景,呈现了这座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建筑格局最完整的海神庙的气宇恢弘。

整合优势资源,各方专家共读黄埔

新成立的黄埔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致力深入挖掘和研究海丝文化、军校文化、香雪文化、创新文化等黄埔特色文化,使更多黄埔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推动黄埔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向纵深发展。“研究院将是一个平台,整合各种人才资源,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精准提炼黄埔区的海丝文化、军校文化、香雪文化、创新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和精神,系统研究解读黄埔文化与广州文化、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关系,形成研究成果。”张骞表示,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将为黄埔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并广泛应用于“读懂广州、建功黄埔”主题活动。

今年2月,黄埔区率先在全市出台区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意见和联动工作机制方案,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联动、协同、闭环机制,形成全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张网。全国独创导航类应用软件文化保护对象地图、全省首名文化遗产检察官上岗、全市首创“屋长+保护责任人”制度……围绕“十古”保护,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基层治理探索“新招”迭出。黄埔区综合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现状、分布情况、保护及开发利用潜力等要素,筛选了一批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点项目,确定了黄埔区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十大示范项目(片区),做深做细做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在织密历史文化保护网的基础上,黄埔区再次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研究院,标志着黄埔历史文化研究发展传承工作正向纵深发展。”张骞表示。

据悉,岭南文化研究项目是研究院着力推进的项目之一,通过“让古物活起来”等形式,对黄埔“十古”进行活化利用,创编宣传片、编辑出版相关书籍等。目前,研究院正在由不同部门牵头推进多个文化创新项目,包括广州海事博物馆牵头的海丝文化研究项目——“南海神庙与国家礼制”学术研究项目,辛亥革命纪念馆牵头的军校文化研究项目——《黄埔军校共产党人文存》搜集整理项目,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的创新文化研究项目——原创现实题材大型舞剧《到那时》本地化转化项目、“黄埔有故事”年度大型政企交流专场活动项目、编印出版“黄埔有故事”丛书项目,黄埔区文明办、黄埔区文联牵头的红色文化研究项目——“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文化长廊打造项目等。

2022-06-1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0031.htm 1 广州黄埔用文艺讲“十古”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