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称,欧盟委员会的一名官员证实其正在评估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的一项提议,欧盟委员会将于7月5日~6日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将碳酸锂、氯化锂和氢氧化锂等材料列为有害物质,最终决定预计将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做出。
尽管这项提案并未直接禁止进口锂,但如果落实为法律,将使加工、包装和存储更为严格,从而增加锂加工商的成本。
市场分析认为,在欧洲大力推进碳中和,同时推广新能源车普及之时,将锂列为有害物或成为其电动电池本土供应链发展的一大阻碍。如该提议形成法律,欧盟针对锂化合物的管理将会更加严格,欧洲相关电池供应商的生产成本也将上升。
全球最大锂生产商Albemarle表示,如果欧盟将锂列为危险材料,该公司将不得不关闭其位于德国Langelsheim的工厂。
Albemarle首席财务官Scott Tozier表示,该公司将因此无法再进口主要原料氯化锂,从而令位于Langelsheim的整个工厂面临关闭的风险。据Tozier介绍,该工厂每年的销售额约为5亿美元,若被迫关闭,将对Albemarle的运营造成重大影响。Langelsheim工厂雇佣了600多名员工,占Albemarle今年预计净销售额的8%。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将锂列为危险物质,将使欧洲生产、使用和回收电池用锂化学品增加额外负担。
欧洲致力于建立安全和独立的供应链,从而减少对外国的依赖。然而,Tozier警告称,这项法案将阻碍欧盟电池供应链的本地化,未来的电池回收和阴极制造将移出欧盟。不仅Albemarle无法在当地加工锂,任何欧盟的锂原材料都要出口到欧盟以外的地区,才能制造阴极。
据悉,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都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上游产品,而氯化锂则可以提取金属锂,除用于电池外,还被应用在合成橡胶和航空等领域。但上述材料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性,比如,氢氧化锂是一种强碱,具有高度的腐蚀性,呼吸时吸入可能刺激到鼻子和喉咙,人体接触后会严重刺激和灼伤皮肤,飞入眼中也将损伤眼睛。
随着近两年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宣布向全电动汽车转型,市场对于锂、镍等新能源车原材料的需求激增,其价格水涨船高。2020年末,碳酸锂价格约为5万元/吨,而今年3月,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了50万元/吨。
近年来,欧盟大力推进碳中和,并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供应链,普及新能源车也成为其实现脱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欧盟的计划,2030年之前欧盟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
锂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中用到的重要原材料,成为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大宗商品,并在2020年就进入了欧盟的关键原材料名单。欧盟委员会在2020年9月发布的一份关键原材料的战略规划中曾估算,到2030年,欧洲锂需求量最多可为2020年的18倍,到2050年时为60倍。
需求倍增的情况下,锂的供应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欧盟在关键原材料上对进口的依赖很高。欧盟的锂进口有78%来自智利,8%来自美国,4%来自俄罗斯。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和应对上涨的原材料价格,欧盟一直在寻求实现锂的本土供应。
欧盟专员Maro Efovi此前曾透露,一些被列为关键材料的商品将实现自给,欧洲的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等国均投资建设电池厂,到2025年,这些国家的电池厂所生产的电池足够装备至少600万辆电动汽车。
但此次欧盟委员会开始评估ECHA的提案,或打断欧盟增加电池供应的进程。
(编辑部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