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从集现货贸易和期货交易特色于一身的小规模市场,升级成为一个具备风险管理、价格发现、资产配置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金融场所。如今的期货行业,不仅是国家金融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随着期货行业多年的规范发展,国内期货公司的规模和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业业态格局发生变化
期货获得更多政策关注
期货公司自身实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共有期货公司150家。2021年,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市场规模大幅攀升带动期货各项经营指标明显改善。截至2021年底,期货公司总资产和客户权益均突破万亿元,分别为1.38万亿元和1.1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四成。期货行业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94亿元和137亿元,同比增长40.3%和59.3%。从各项业务来看,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累计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4.06%、39.68%、35.34%和26%。总体来看,行业单一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的业态格局发生变化,期货行业在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快速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模式不断成熟优化。为实体企业提供定价基准和风险管理服务,从而用市场化手段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近年来,期货公司作为中介服务机构,以风险管理子公司为有力抓手,不断丰富服务模式,将传统套期保值业务向基差贸易、含权贸易、仓单服务、场外期权等模式扩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服务效果获得广泛认可。
期货市场发展正在获得更多政策关注。近两年,党和政府文件中频频出现“期货”字眼,“保险+期货”连续7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服务中小企业作用实现突破,首次写入国务院文件。期货行业在积极助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建设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保障农产品稳产保供等方面,获得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今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为新时代期货经营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体期货经营机构应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三大期货核心功能,提高定价能力和定价影响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夯实企业党建引领工作机制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化理论学习,在融会贯通中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经营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任务,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公司治理优势、科学管理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完善党组织决策机制,在把关定向中强化党建引领。国有期货经营机构要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并完善配套保障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机构治理各环节,促进“三会一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要推动民营期货经营机构党组织应建尽建。民营期货经营机构要严格履行《公司法》第十九条要求,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严格人才选拔培养,在选用育管中强化党建引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导向,选拔任用熟悉行业市场情况、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的干部和专业人才。加快采用市场化手段引进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岗位人员。落实全面从严要求,用党章党规管好党员干部,加强纪律约束和教育监督。切实转变简单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容、长期与短期兼顾的制度机制,建立长周期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职能
落实“三大任务”展现期货力量
服务和引导更多农业、工业产业力量通过套期保值参与期货交易。套期保值者是期货市场的主体和服务对象。首先,围绕大宗商品生产流通全环节,大力发展产业链客户和上市公司,紧贴市场需求设计场外衍生品合约,鼓励引导更多现货背景贸易商成为衍生品市场重要参与者,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动参与期货交易,通过套期保值管理风险,防范价格剧烈波动,稳定生产经营,推动上下游、产供销一体衔接。其次,对于中小微企业,发挥期货风险管理业务优势,通过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帮助中小企业锁定成本、对冲经营风险,促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近年来,受全球疫情蔓延、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偏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期货市场能够提供价格信息及风险管理工具,在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稳定经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2021年数据为例,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与实体产业客户开展基差贸易,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现货购销,累计贸易额达5404.32亿元,同比增长21.45%,其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累计贸易额达2009.33亿元,占比37.18%;通过现货仓单约定购回等形式,为实体产业客户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仓单服务业务,累计购销规模达487.51亿元,同比增长37.79%,累计提供资金支持199.63亿元,其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92.66亿元,占比46.42%。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服务产业客户共计2734家次,新增名义本金7710.73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74%。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采购、销售、仓储、物流等各环节经营风险,以及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再次,凸显乡村振兴期货特色,推广“订单农业+期货”模式,组织期货经营机构捐赠套保权益金,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培养农业产业套保者,稳定销售渠道和价格,切实服务农业稳产保供。
深化场外衍生品交易商自律管理,促进交易中介职能发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需要丰富交易手段。专业交易商为场外衍生品交易提供了更多工具、扩大了场外交易对手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参与主体。期货经营机构应该加大与期货产品挂钩的期权、远期和互换等场外衍生品的开发力度,更好发挥期货基准价格在贸易服务中的基础作用。中国期货业协会将在继续大力促进期货经营机构成为专业交易商的同时,持续探索将市场上更多承担交易商角色的机构纳入自律管理,完善交易商会员管理规则办法,实现对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更加全面、有效的自律管理。
大力发展商品基金管理人和商品投资交易顾问业务,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产业客户及套保者的市场占比,需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交易对手。期货经营机构应大力发展商品期货投资基金,规范和丰富投资交易策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基金产品引入更多机构长期资金,进一步畅通大宗商品市场投资者财富管理的渠道,提高价值投资和长期战略投资的专业投资机构持仓比重。中国期货业协会将加强对持仓限额、持仓合并数据的分析研判,强化自律管理和监督检查,引导套期保值和投机力量动态平衡。
弘扬行业信义义务,推动完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发展交易和投资产品需要赢得交易者和投资者的信任。期货经营机构应以落实《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纲要》和《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倡议书》为抓手,持续构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行业文化。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行业廉洁从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的廉洁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涵养良好行业生态。围绕夯实行业信义义务出版宣教书籍、录制培训课程,提升从业人员诚实守信意识。同时,中国期货业协会将完善信用服务,以出具信用报告的形式,促进行业信用体系形成。通过制定相关指引,督促期货经营机构对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加强交易对手方建设和合格投资人认定。深化衍生品市场重要参与者和场外交易商管理,建立净资本同风险敞口相匹配的风险监控机制。建立持仓限额、关联账户持仓合并规则,防止市场操纵;建立第三方估值定价参考机制,督促交易商合理报价,防范利益冲突。
坚持科技赋能机构自律管理和风险防控,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红线。科技是提高内控、自律和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提升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能力,增强技术系统、风险防控、内部治理等数字化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对期货经营机构强化自律管理的促进作用。持续做好投资者咨询建议及举报投诉处理工作,综合利用和解、调解、推荐仲裁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处理效率,确保投资者赔偿及时到位。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期货经营机构必须团结起来,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推进市场机构改革发展稳定的奋斗历程中,切实发挥期货功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推进行业高水平改革和对外开放,勇于担当、乘势而上,在新时代书写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荣光。
(中国期货业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