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红艳 张兆耕
近年来,新疆克拉玛依市不但用一系列生动实践提交了一份漂亮的科技创新答卷,也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到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就像一台强劲的“引擎”,正引领着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飞速前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不但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更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克拉玛依市委书记赵文泉说。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将克拉玛依打造成新疆副中心城市的步伐,立足北疆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石油城市的资源禀赋等坚实基础,提出并积极践行“一主多元”发展思路,紧抓克拉玛依创建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推动石油石化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这3个“有”字,是对近年来克拉玛依市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的简要概括。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更加顺畅。
目前,克拉玛依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十三五”以来,累计培养各类市级创新人才192人。川克、沪克“1+4+N”区域合作新机制的建立,大大提升了克拉玛依科技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深入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克拉玛依市抓住了发展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然而,克拉玛依并未就此满足。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克拉玛依充分认识到,要想实现经济的后发赶超,还必须“换道超车”。
“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克拉玛依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从资源要素驱动转移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不断放大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让克拉玛依成为新疆创新的策源地,用‘换道超车’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赵文泉说,下一步,克拉玛依要着力打造“一基地三高地”,即新疆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开放协同创新高地,要不断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创新实力。
前不久召开的克拉玛依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克拉玛依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力争建成我国西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面向中北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创新策源地,为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到2025年,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力争达到“十三五”末全国各省(区、市)平均水平(2.7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5%);力争实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2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力争达到20家;力争建设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若干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